第八十三章 此子是无脑舔狗吗?-第2/2页



  凉州武人的社会地位并不比文官差。

  从汉武帝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开始,儒家思想获得了合法的统治性地位,此后儒学素养成为选举官员的重要依据。

  后汉继承前朝后,在关东儒学素养高的士人集团的推动下,将选拔官员的“察举制”进一步完善细化。

  察举是指州郡长官自下而上地向朝廷举荐人才。

  察举制度考察的科目有很多,包括“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明经”等等,孝廉逐渐成为最主要的一科。

  “孝顺”和”廉正“是儒家道德观的体现,孝廉一般被儒生士人获取。孝廉的举荐权也掌握在儒生士人出身的州郡官僚手中,而且从后汉中期开始,察举者必须参加公府考试。

  于是,饱读儒家经典的士人充斥于从中央到地方的后汉各级政府。

  富裕文明的关东地方大族,能为族人提供“明经取士”所需的良好教育,所以后汉朝士人和官僚多来自关东地区。其中的大部分又来自关东的南阳、颍川、汝南和陈留等郡。

  这几个地方的关东大族还通过联姻、门生故吏等关系形成复杂的政治集团,帮助他们的察举者进入朝廷担任官职。

  为了让自家的子弟能够把持朝政,南阳、颍川、汝南和陈留等郡的士人当然要排斥他们关系网之外的士人官员,强化其相对于其它地域政治集团的优势。

  同为帮光武帝刘秀打天下的功臣,冀州、幽州这些地方的士人集团都受到了南阳、颍川、汝南和陈留政治集团的排挤,在政治上不太如意。

  被光武帝征服的凉州士人集团,当然更会被南阳、颍川、汝南和陈留政治集团所排挤。

  即使是凉州有文化的士人代表张奂和皇甫规,也不被关东士人集团看在眼里。

  陇西郡牛氏,固然是凉州名门,但是关东士人又怎会放在眼里?

  牛平前往颖川郡,不是拿自己的热脸去贴颖川士人的冷屁股么?

  甄逸认为,牛平此举,要么是他笨得看不清天下形势,要么就是他志存高远,所谋甚大。

  从平日的交往中,甄逸知道牛平不是一个笨人。

  可是,牛平只有一个十七岁,尚未成年。若说他所谋甚大,似乎也匪夷所思。

  善于投资的甄逸也看不清牛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