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8章 畏惧大宋-第2/3页



  陈忠珩亲自去督促,回来后一脸大汗。

  这是个忠心的。

  赵曙见了心中微微感动,说道:“小心着凉了。”

  陈忠珩感动的热泪盈眶,“臣不凉,不,臣不冷。”

  赵曙笑了笑,“书院的学生并未让我失望,御史台今日丢人了。”

  见他欢喜,陈忠珩小心翼翼的说道:“官家,就怕那些学生四面楚歌。”

  “怕什么?”赵曙漫不经心的道:“那些官吏都习惯了安稳的日子,让这些学生们去折腾一下也好,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平庸之才也敢自诩诸葛亮,朕那日听闻后差点被笑死。”

  陈忠珩这才知道官家同意学生们去各处衙门的另一层用意。

  官吏们太懒散了,得用一批新人去刺激他们一番。

  随后赵曙处理政事,陈忠珩悄然出去。

  一个宫女等在外面,见他出来就笑道:“陈都知,那姜汤可还好喝?”

  “不错,那碗某放在花坛子边上了,你晚些去自取。”

  等宫女走后,陈忠珩抹去额头上的汗水,得意的道:“某的手段就是高明啊!不过怎地有些熟?”

  他想了想,“这是沈安的手段,奸猾!”

  在路上喝一碗姜汤发汗,帝王见了自然会觉得他做事勤勉。

  这就是手段啊!

  ……

  沈家此刻很是热闹。

  “你等不知道,那吕诲的脸色,啧啧!看着一会儿青,一会儿紫的,难看呐!”

  苏轼举杯畅饮,然后仰天长啸。

  几个哥哥在家里喝酒,果果就亲自出马,充当了小厨娘,端菜送酒。

  她站在门外,皱眉道:“子瞻哥哥小心嗓子沙哑了。”

  苏轼见她来了,就停了啸声,说道:“果果你不知道,某的长啸他们都说提精神,荡气回肠啊!”

  边上被折克行揪住灌多了的王雱睁开眼睛,“果然是提精神,某醒了。”

  果果把酒菜摆好,然后欢喜的道:“哥哥,管家说那些学生好厉害,以后我出门他们都得叫我师姑,都听我的话。”

  众人不禁都笑了起来。

  王雱打个酒嗝,“好,回头某告诉那些学生,让他们以后都听你的话。”

  “多谢元泽哥哥。”

  果果福身,喜滋滋的走了。

  折克行仰头就是一碗酒。

  旁人喝酒都是酒杯,就他用碗。

  喝完之后,他起身道:“安北兄,诸位兄弟,某先回去了。”

  苏轼想去拉他,“哎哎哎!遵道你往日得了饮酒的机会就不会放过,今日这是怎么了?”

  折克行说道:“北伐在即,军中要抓紧操练。”

  北伐在即,汴梁渐渐感受到了这股气氛。

  各种物资从南方运送过来,旋即被转运去北方。

  包拯亲自坐镇,召集了汴梁的豪商们,要求所有的物资都要登记在册,以防万一。

  这是沈安的建议,包拯得分了。

  赵曙对此赞不绝口,随后令宫中再度削减开支。

  “这是国运之战,雪耻之战,朕哪怕每日只吃一餐也要坚持下去!”

  他当然不能只吃一餐,但宫中的用度已经减少到了无法再减的程度。

  年底了,各国的使者也来了。

  汴梁依旧是那个汴梁,繁华依旧,人流依旧。

  高丽使者站在御街上感慨道:“某在想,十年前这条街道上的人可是这些人……应当有些不是吧。生老病死,世间循环。万事皆是如此。”

  身边的随从说道:“宋人在磨刀霍霍,辽人也是如此,双方的大战一触即发,不知谁生……谁死。”

  “汴梁太繁华。”使者走到一个摊位之前,伸手拿起一把折扇,“这些折扇以前倭国的最好,可如今倭国人来了大宋也得买些回去。你可知这是什么意思?”

  随从摇头。

  使者打开折扇,店里的伙计看了他一眼,依旧坐着。

  这是判断他不是真心来买东西。

  “汉唐时中原总是有最灿烂的诗词文章,总是有最好的东西,让外藩艳羡学习,如今的大宋也渐渐如此,可见……”

  他放下折扇,盯住了前方,“那是辽人吧?”

  随从踮脚看了一眼,“对,就是辽人。”

  “辽使来了?这都快大打出手了,他们竟然还来?”

  辽使是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