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2章 扫清西北-第2/3页



  那文官面色涨红,挥舞怒吼着。

  “幽燕之地乃是每个有识之士都为之痛心疾首的要地,可却在辽人的手中。此前辽人掌控幽燕之地,进退两宜,让人沮丧。幽燕之地的险要,可能比得过此地吗?”

  王韶手指着四周问道,眉间全是自信。

  这里是高地,山脉到处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里变成了人间仙境的同时,也多了无数险要之地。

  “可咱们依旧一路厮杀过来了,不管是何等的险要,不管当面是如何悍勇之地,只要大宋上下一心,就没有灭不掉的敌人!”

  “而这一切从何而来?”王韶坦然的道:“某从不是新政的信徒,某只是老师的信徒。老师给我分析了新政的必要,以及各种手段带给大宋的好处,他让某放弃自己的阶层。

  某以前从未想过阶层一词,是老师教会了某。原来某站在了大宋复兴的对面而不知。某扪心自问,此生为官所为何事?”

  他坚定的道:“某曾在西北游历,遭遇无数危险,可依旧咬牙坚持了下来,那时候某就一个念头,为大宋扫平西北的威胁!而后再为大宋扫清这个世间存在的威胁……谁能让大宋强盛,某就支持谁!”

  天下官员对新政的态度各自不同,这里跟随出征的官员们也是如此。

  此刻王韶的一番话不禁让他们深思。

  “此生为官所为何事?”

  这是一个大题目,大抵就是问你的初心是什么。

  这个时候还算不上物欲横流,外界的诱惑也没那么大,官员们只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为官。

  所以这个问题很容易就能激发出他们的共鸣来。

  “某当年读书时,想的是治理天下,当时某觉着宰辅们很蠢。”

  “某也是。”

  “某那时以为宰辅们都是傻子。”

  “哈哈哈哈!”

  众人策马缓行,不时爆发出大笑。

  谁没有初心?

  都有,只是在漫长的宦海中,在那些诱惑中变质了。

  “新政惠及百姓,这是某亲眼所见。”

  “嗯,免役法让百姓能安心种地,让小吏有了钱粮收入,不至于去勒索百姓为生,这便是善政。”

  “还有大宋钱庄,京兆府都有了,有商人经过秦州,说那利息低的……”

  “你还不知道吧,秦州放高利贷的钱头早就降利息了,说是再不降,回头大宋钱庄来了,没他们的活路。”

  “以前日子好过,如今每个府都放着两个御史,还时常更换。那些御史整日无所事事,就下来打听消息,但凡得知谁贪腐或是渎职,他们马上就会来查问,一旦查出来……据闻就是大功,那些御史被激的和疯狗似的,巴不得找到贪官污吏。这个天下啊!真的不同了。”

  王韶听着这些议论,想起了远在汴梁的沈安。

  这些新政都有沈安的影子在里面,如今新政在地方逐渐落地生根,就像是春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大宋。

  这些变化他也恍惚未觉,今日众人提及,他不禁欢喜的道:“这就是润物细无声啊!”

  沈安在信中说过,越是轰轰烈烈的就越容易出问题,在普遍反对新政的大背景下,不能玩大动作,只能一点点的去改造大宋。

  你看看这些官员,有人恍然大悟,有人如梦初醒。

  “原来新政已经那么多了?”

  众人看着他,然后捧腹大笑。

  新政早已深入了大宋的方方面面,包括此次征战。

  为何要安定西北?

  因为一旦北伐开始,就容不得失败。

  沈安说过,太宗皇帝的北伐就是大宋的一次机会,可惜高粱河大败,从此后大宋就从未站起来过。

  此刻大宋又看到了亮光,而北伐就是对大宋的一次救赎。

  所以他必须要在西北打一次漂亮仗,让大宋在北伐时无需顾虑西北的威胁。

  他在思索着。

  远方已经有将士押送着俘虏回来了,欢笑声不断。

  “知州,您在想什么?”

  大捷之后,人人都欢欣鼓舞,只有王韶在沉思。

  “某在想,这一步步的……从交趾开始,解除了西南的威胁。随后是西贼,解除西北的威胁,你等想到了什么?”

  众人一怔,王韶笑道:“这是一次很大的谋划,有多大你等可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