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6章 蓄谋已久的行动-第2/3页



  这算是大宋的一件丑事,这些年无人提及。此刻被沈安说了出来,赵曙倒是不觉得什么,因为那不是他的错。

  可韩琦等人却觉着面上无光。

  老韩虽然跋扈,但却不是那等爱胡搅蛮缠的人,他皱眉道:“当年侬智高席卷西南,京城震动,那时朝中最担心的不是西南,而是会趁火打劫的辽人,所以才会答应此事。后来交趾狼子野心露了出来,大家才知道,那是以虎谋皮。狄青……眼光卓越。”

  韩琦低头表示认可。

  “臣近些年琢磨过大宋的战例,发现朝中总是喜欢对前方的战事指手画脚,导致将士们无所适从。为何无所适从?因为那些制定谋略之人,压根就不懂战阵之事!”

  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这在后世是个普遍真理,可此刻却更讲究一个政治正确。

  包拯干咳一声,“此事……从长计议。”

  曾公亮点点头,觉着包拯还是顾大局的。

  为何要从长计议?

  因为这事儿涉及到以文制武的祖制。

  沈安知道这个道理,但他既然谋划了许久,哪里会停止。

  他说道:“陛下,那日在枢密院时,几位官员轮番说了些谋划,臣仔细听了,又回家琢磨了许久。”

  这话给了文官面子,表示你们的谋划太过高深,我还得要琢磨许久才明白。

  “有人说当分兵五路,用排山倒海之势攻伐辽国。”

  沈安的脸颊微微抖了一下,只想骂娘。

  分兵五路,那是北方啊!

  “有人说当从雁门出奇兵,直取辽人的西京,随后辽人必然来援,如此大宋趁机从雄州出兵北伐。”

  那些方案沈安一一说了出来,最后就是批驳,“所谓分兵五路,这是极为优势之举,可大宋有多少战马?有多少娴熟的骑兵?有多少精锐?”

  分你妹的兵!

  沈安微怒,“分兵五路,若臣是耶律洪基,无需管什么五路,只管一路去,击溃大宋一路,随后一一击破就是了。什么五路?那是削弱自身的愚蠢行径。”

  欧阳修不懂兵法,问道:“可征伐西夏不是分兵了吗?”

  沈安苦笑道:“大宋对西贼有优势啊!而且西贼地盘狭窄,并无多少回旋的余地,所以才敢分兵。若是辽国,陛下,臣请地图。”

  赵曙点头,有人拿了地图来。

  “诸位请看。”

  不用沈安说,只需看一下地图就明白了。

  “这些地方多山,辽军有充足的手段来应对。而且辽军骑兵众多,来回奔袭,让人防不胜防。”

  赵曙皱眉道:“对辽国分兵,这是自我削弱之举。”

  富弼的亮相行动失败了。

  韩琦看沈安一眼,觉着这年轻人果真是贴心。回头他准备下衙后找富弼‘谈谈心’,让他知道自己下属的愚蠢。

  “至于什么出雁门袭取西京……那要动用多少骑兵?大宋目下就那么多骑兵,去了雁门,那么北伐用什么?”

  沈安的怒火上来了,“陛下,枢密院任凭这些人来制定方略,这是想做什么?臣以为,这是资敌!”

  赵曙这才想起那天沈安听到这些方略后并未驳斥,那时他以为枢密院的这些方略还不错,可谁曾想沈安是留到了现在才发作。

  处心积虑!

  他这是在处心积虑的想让武人进入枢密院。

  “韩卿……”

  这等时候赵曙不会表态,不合适。

  于是韩琦就出来了。

  “以文制武,这是祖宗规矩。”

  连包拯都觉得这事儿没错。

  “祖宗规矩可管胜负?”沈安没讥讽,而是认真的道:“若是因此而战败也值得吗?”

  呃!

  沈安这话太促狭,韩琦皱眉道:“未曾开战,为何言败?”

  “因为若是按照枢密院这般谋划下去,下官以为必败!”

  沈安开始扳着手指头和韩琦辩驳枢密院那天的各种方略。

  两人的声音越来越大,连外面都听到了。

  “不会动手吧?”

  外面几个内侍有些担心,其中一人大胆探头看了一眼,就笑道:“是在论兵呢。”

  “韩相必败!”一个内侍很轻松的给出了答案。

  众人点头,觉着理所当然。

  “……击败了西贼,他们就觉着辽人也不是自己的菜了?不,就不是大宋的对手了?何其狂妄!这是轻敌!但凡大战之前轻敌的,有几个有好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