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无事献殷勤-第2/3页



  ——老夫若是去了,你就经常去看看包绶。

  宋家当时两兄弟都是宰辅,老包弹劾宋祁是冒着风险的。

  一旦被反扑,说不定就卷铺盖被赶到某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去做官,以包拯的身体,怕是熬不了两年就得去了。

  这事儿有些尴尬了啊!

  “怕个屁!”

  沈安觉得这种程度的弹劾撼动不了老包,所以就抛在脑后,然后和赵仲鍼说了些心算的事。

  “翁翁说郡王府的都要学,还得考试,那些叔伯都哭笑不得。”

  大把年纪了还要学习考试,而且还是和自己的子侄们一起,这尴尬的滋味……

  沈安不想学习,真的,老包前阵子让他‘重新’学习儒家经典,书都买好了给他送来,一起送来的还有包拯自己的学习笔记,这玩意儿要是放在后世,少说得能换一套海景大别墅。

  欧阳修也叫人送来了自己对一些教科书的批注,让沈安有空就好生学习。

  拳拳之心啊!

  沈安把书本一丢,然后就去梦里会周公。

  就在他睡着的时候,宫中来了消息。

  “郎君!官家令包公为三司使了。”

  卧槽!

  沈安的睡意全被打消了。

  “官家这是啥意思?讥讽包公?怕是不能。”

  那就是老包走运了?

  沈安有些得意。

  老包做宰辅,好事啊!

  可包拯却推拒了,很坚定的推拒了。

  宫中的赵祯已经接到了不少奏疏,他对富弼说道:“此事有些蹊跷。”

  富弼点点头:“陛下,要不包拯那边还是不动吧。”

  这是一个稳妥的建议,避免矛盾扩大的建议。

  可赵祯却摇头道:“本来朕并未想过让包拯接任,可他们既然提了,那朕还真觉得合适。”

  宰辅们都傻眼了,合着本来不是想让包拯接任三司使的啊!

  消息传出去能让那群弹劾的人吐血。

  曾公亮觉得这个话题还是少说为妙,就出来说道:“陛下,国子监的人建言,说能否把心算之术在国子监里传授。”

  富弼赞道:“国子监里面的学生们若是先学了心算,以后出来为官就省了许多事。”

  他想起自己当年的为官经历,就笑道:“陛下,臣初为官时,账簿就是臣最头痛的东西,可却不能不看,而且不通算术的话,还得小心被下面的官吏给蒙蔽了,若是国子监能提前学了,那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曾公亮颇有些感慨的道:“是啊!下面那些官吏油滑,若是不通算术,那他们说什么你就得信什么。”

  “这不是糊涂官吗?”

  赵祯突然问道。

  富弼叹道:“正是,这些年出的糊涂官可不少啊!什么都不懂,整日玩什么无为而治,实则是混日子。”

  当年范仲淹在庆历新政时就刷掉了许多这等无为而治的官员,可这才没多久,这大宋上下又开始了原先的那条路。

  赵祯沉吟道:“保密之事……罢了,保密怕是保不住多久啊!如此且等明日叫了沈安进宫来问问。”

  这门心算之术是沈安的私人学问,要想扩散出去,得问问发明人才行。

  富弼笑道:“如此沈安怕是不乐意了吧,毕竟他可以凭此收徒,然后名扬天下,堪称是沈家的传家宝啊!”

  心算之术绝对不止这些加减法,君臣对此都有所猜测。

  这是沈家的传家技能,沈安不愿意,那谁也不能置喙,只能理解。

  而且沈安已经主动拿出来教授给了枢密院和三司,堪称是大公无私,再要求这个,有些过分了。

  曾公亮想了想,说道:“直接问的话,有些胁迫的意思……要不,臣下衙了去沈家喝酒?”

  私下问更好些,双方都能有余地。

  赵祯点头,觉得自己有些无耻。

  ……

  而在国子监里,祭酒郭谦一脸纠结的道:“当初老夫说国子监的庙小,容不下他沈待诏,可那心算之术这般玄妙,我国子监的学生若是学了,此后考中进士,出去为官就是事半功倍,哎!为了国子监,老夫的脸面丢了就丢了吧。”

  边上的司业陈本淡淡的道:“此事于公有大利,祭酒您的举措无差,下官佩服。只是有一事……那沈安可会愿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