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放榜



  宇文渊细细查阅裴松案卷,前面的不用细看,俱有定规,而后的策论却大有文章。

  今年的题目乃是几经商议才定下的,要求考生提出治国之策并言明过程与利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策略。

  看到如此宏大的题目,多数考生泛泛而谈,仅有空壳而内底空空,一些策略根本立不住脚。

  他曾翻阅会元文章,提出招揽农业手工业人才,另设分门别类的太学,举办相应科举以收揽人才为官。一篇文章浩浩荡荡,呈以利弊,看得他赞赏不绝。

  然而裴松这篇着实大胆,开头便是“惠民之言不绝乎口,然利民之实至今未见。”看的他眉头一锁,继续看下去,也有小部分批判了朝廷的不作为。

  如此敢说?宇文渊轻笑,不过朝廷确实缺少这样的人。

  裴松通篇另辟蹊径,将多数考生注意的“民生”转换为“吏治”,所谓治国之策,也成了如何选拔官员完善吏制,继而再谈治国策略。

  宇文渊看完倒是五味杂陈,他也知朝廷盘根错节,暗中党派林立针锋相对,但苦于没有更好的法子阻止。裴松这篇提出的办法倒给了他些许启发。

  庞义在一旁密切注意着宇文渊神情变化。他也知裴松这篇开篇有些不敬,可其中思想叫人眼前一亮,故而判为上榜。可若宇文渊非揪着开篇不放,那他这个主考官也难辞其咎。

  宇文渊将案卷重新打理整齐,唤了声:“庞大人。”

  庞义心脏一紧,连忙从宇文渊手中接过裴松的案卷:“殿下有何吩咐。”

  “这段时间,辛苦各位大人了。”宇文渊拂袖起身,庞义大大松了口气,连忙送宇文渊到门前:“不辛苦,不辛苦,这都是下官们应该做的。”

  宇文渊远远瞧见流影等在外面,便知又要事相告。他做了个“止步”的手势,便道:“庞大人无需相送,本王这就回宫回禀陛下。”

  “是。”庞义躬身相送,直到宇文渊走远才拍了拍胸脯,重新瘫回圈椅中。

  他重新看了遍榜单,抹了把冷汗,心中不禁暗叹:做官难啊。

  宇文渊一出礼部贡院便召来流影:“可是有要事?”

  流影从袖中抽出信件递给他:“在十数人中有一位叫姚许一的,乃是安贵妃远房亲戚。可这次在背后举荐他的,却是蘅若公主。”

  姚许一。

  这个名字宇文渊有些印象。他的文章便是那东拼西凑前后矛盾一挂的,连前人的策论文也抄了上去,真当他瞧不出吗?

  “丞相怎么说?”

  “丞相说,先不要打草惊蛇,待放榜过后再行追责。”

  这也是他心中所想。

  安洛洛的亲戚却是蘅若举荐,这其中绕了多少道弯子还是她二人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

  “告诉他,本王知道了,这事就交给他去办。”

  “是。”

  宇文渊跨上马车,轻轻揉着太阳穴一阵头晕目眩。

  但愿,他们都没有做错吧。

  ……

  放榜之日总是在万众期待下到来。先前传出摄政王亲自翻阅案卷揪徇私舞弊的消息,有些心虚的便没有亲自到场,只派了几个下人一排排查过去,怎么也看不到自家公子名字,只好灰溜溜回去复命。

  京都稍有权势的人家一旦上榜成了贡士,便有沾亲带故的前去祝贺,也无需亲自去瞧。

  而一旦有权贵子弟考上,那便有陛下亲赐宝物,宫中司礼监忙忙碌碌为的就是这些事,亦不用亲自派人挤在一块看榜。

  故而挤在榜前一个名字一个名字看过去的都是些外乡人,尽管一旁有两位礼官读榜,可谁也没有心思听他们说过去,总要亲眼瞧见才安心。

  “我考上了!我考上了!哈哈哈哈……”

  “唉,幸好,差一点就要落榜了。”

  “我竟没有考中……不可能……必有问题!”

  “散了吧,你都看五遍了还不死心呢?”

  ……

  看榜时众生相便展现在世人眼前,几家欢喜几家愁,更有高兴疯的也不在少数。

  裴松不好奇自己的名字在第几位,他只紧紧盯着会元的名姓:沈培鸿。

  此人听说是永州榜眼出身,如今一篇文章天下知,恐怕住的客栈门槛都要被人踏破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