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 内忧外患-第2/2页



  说到底,这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天然对撞,是地理环境造成的无解难题。

  中原土地富饶,可以发展农耕文明,使得中原传承有序,可北方土地贫寒,无法大面积的种植农作物,北方人为了活下去,只能发展出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的局限性太大,几乎可说是靠天吃饭,若是碰到大灾之年,没有活路之下只能选择入侵中原,寻求活命,至此两大文明的碰撞再也不会停止,除非两大文明再也不受天然环境限制,再也不会出现饥荒,否则这种状况哪怕延续千年也不会改变。

  游牧民族属于外敌,中原之患还有一点在于内患,也就是土地。

  农耕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土地种植庄稼粮食,粮食为百姓活命,可以说土地是农耕文明的根本。

  可是自王朝成立以来,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就出现了,权贵得到的土地多,百姓得到的土地少。

  权贵只占全国人口的一成不到,却占据九成的土地资源,百姓则相反,两者矛盾天然对立。

  更可怕的是人的劣根性,权贵哪怕得到九成土地资源后,还想得到更多,那就只能选择利用各种手段侵占百姓土地,也就是土地兼并。

  当百姓手中再无土地后,也就没了活路,只剩下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造反,重新分配土地资源。

  历朝历代的建立,多是依靠农民起义,实现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老的一批权贵被杀,土地财产拿出来,被新的一批权贵得到,新旧交替间,百姓成为新的权贵,得到梦寐以求的土地。

  每个王朝的建立之初,开国皇帝需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土地资源的重新分配,从而造成百姓有土地,有活路。

  而百姓之所以有活路,并不是朝廷大发慈悲,而是因为连连战乱,百姓人口锐减,土地资源多了出来,朝廷可以初步做到人人有土地分,有活路走。

  本质上,每个兴盛王朝的建立,都是无数百姓死亡,造成土地多而人口少,也就是僧多粥少,土地够分,自然不会再出乱子。

  本质上,一个王朝的没落,首先一个前提就是人口爆炸,又没有足够的土地资源供养百姓。

  如今大宋并未到了人口爆炸之时,百姓虽然生活困苦,大部分人还是能活下去的,也就没有造反的意愿。

  勉强造反,也容易被朝廷扑灭,按照历史,十几年后,靖康之难爆发,大宋朝廷之所以能很快稳住半壁江山,也是因为百姓手里有土地,担心被外族统治后,手里的活路被夺走,所以支持朝廷北伐。

  后世的明朝就没那种好运,被满清赶至南方后,南明朝廷很快被消灭,就是没有认清本质,土地兼并没有结束,百姓没有活路,倒不如支持满清统治,寻求一线生机。

  如今的北宋,因为商业发达,权贵对于土地并不太看中,土地兼并未到最后关头,所以朝廷威信力还在,贸然造反只有败亡一途。

  不过王忠也有不造反,而推翻大宋的手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