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皇帝的项链(下)



  ‘苏梅克列维九号’,在天文学界,这个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1993年,苏梅克夫妇与列维共同发现了一组彗星,根据天体命名的国际规则,这组彗星被命名为了‘苏梅克列维九号’。

  通过演算追溯,天文学家发现,这组彗星的前身,是一颗绕木星公转的短周期彗星——在木星强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彗星逐步裂解,最终才变成了由21个碎块组成的彗星群。这些碎块一字儿排开,就如一串璀璨的项链,所以,‘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也有着‘太空项链’之称。

  然而在次年,也就是1994年,这串太空项链就撞上了木星。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彗木相撞事件——在1994年的7月份,‘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的21个碎块,排着队撞入了木星的南半球,在红外波段的观测数据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木星亮度的变化曲线非常明显,而这就是彗星的撞击造就的。

  “你是说……咱们遇到的,是暗物质碎片链?就像苏梅克列维九号那样么……”有人也明白了苏乐的意思。

  之前那位话只说了一半的人肯定地‘嗯’了一声,“如果地核中微子爆发真的是暗物质碎片撞击造成的,那么确实可以猜测曲线中的五个波峰,对应的是五次撞击。”

  苏乐没有再发表什么看法,他很清楚,这些猜测虽然可以对一些现象做出解释,但正如刚刚退频道的那位所说,这些的猜测还是过于一厢情愿了,除非有实质性的证据出现,否则,这些没有证据的猜想,就纯属于瞎琢磨。

  “等具体的数据出来了再说吧……”有人接着说道。

  “我说,流星体的检验结果怎么还没出来?实验室的人是不是在偷懒啊?”

  有人笑道,“咱们挂在这频道里才等了多久啊,还没半个小时……”

  “才半个小时?我怎么觉得都大半天了……”

  听到这里,苏乐也是非常感慨——

  今儿个碰到的状况之多,可谓是应接不暇,御夫流星暴、地球引力的波动、河鼓区被砸、来自于地核的中微子爆发,这些,都扎堆发生在从早晨起床到现在的、这区区一个上午的时间里,这难免会让人对时间的流逝速度产生错觉。

  “唉……”频道传出了几声叹息后,就再次安静了下来。

  此时,挂在频道里的这些人,他们把能猜的都猜完了,剩下的能做的,就只有等数据了。对他们这些搞理论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煎熬。

  而身处‘一线’主要负责采集数据的人,亦觉得煎熬。

  比如在实验室里研究流星体残骸的工作人员,他们用着最先进的仪器,却依旧觉得效率太低;比如航天部门,他们在汇总航天器记录的数据时,即便是用着配置最高的处理器,却还是恨计算机的算得太慢。

  当然,还有地质部门的‘重力勘探’的团队,在平时,他们只会定期去采集地球重力场数据,为的是研究矿体与岩层,偶尔也会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重力勘探,比如配合地震部门去采集地震区域的重力场数据。而今天,他们忙疯了——他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布置在全球各地的、所有的重力仪采集到的实时数据都汇总起来,还要与航天部门做好对接、为之后的综合分析做准备。

  这工作量无疑是庞大的,庞大到令人癫狂。

  ……

  就这样,在相关团队忙活了两个多小时后,一份份数据资料总算是被陆续送到了各领域的、擅长理论分析的专家手里。

  当理论专家根据这些资料计算出了一些颇具可信度的结论后,时间又已经过去两三个小时了。

  这总共五六个小时的时间里,苏乐一直挂在频道里,当他等到那一纸总结的时候,都已经是晚饭饭点的时候了,而这个总结,直接让他、还有频道里的其他人都把晚饭抛到了一边!

  “ESA各大分部应该也已经得到这份总结报告了吧,他们怎么说,有没有准备开个研讨会什么的?”频道里有人问道。

  “我正在问。”叶扬这时候也已经挂到这个频道里了。

  “我认为开个研讨会比较稳妥,最好把联合政府也喊上。”有人提议,语气之严肃,全然不像之前讨论时那般随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