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解方程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从内到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除了这些,太阳系还有三大重要的结构,分别是火木之间的小行星带、柯伊伯带与奥尔特云。

  在天文学家的太阳系演化模型中,这些天体,大到木星,小到小行星、彗星,全都诞生于‘原行星盘’,也就是太阳形成之初、环绕在年轻太阳周围的、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气体盘。

  而在【1031AI】留下的资料数据中,6500多万年前的太阳系的火木之间、小行星带被一颗岩质大行星取代了,这还能让人接受,因为就有一种假说认为如今的小行星带可能就是一颗大行星解体之后形成的,可【1031AI】说那时没有天王星,这就令人极度困惑了。

  如果【1031AI】所言非虚,那么如今太阳系里天王星是怎么来的?

  古远天如今虽是ESA的大领导之一,平时的工作基本是对事务进行统筹安排、做做计划,但他出身紫台,是个正儿八经的天文学家,对天文方面的东西,他的眼力还是相当敏锐的,所以,当看到【1031AI】留下的资料里描述的65721485年前的太阳系时,他立刻就想到了如何验证【1031AI】是否在扯犊子。

  很简单,如果那时候的太阳系没有天王星,那么,那时候的水、金、地、火、木、土、海的轨道肯定也跟如今的轨道大不一样。

  “通过这一系列图片,应该能够提取出当时其他行星的数据吧?”古远天问。

  “已经在这样做了,这图片资料里包含的细节非常丰富,把其他行星的轨道数据提取出来,再稍加计算,就能确定它是不是在瞎扯了。”电脑屏幕前,一个年轻人只顾着手中的活儿,回答时头也没回。

  古远天一愣,他没想到苏乐跟叶扬走后,这里还有人能够迅速地跟上他的思路。

  “好了!”那年轻人继续说道,“已经转到大屏幕上了,古老你先看着,接下来就是解方程了,估计要花一点时间。”

  “解方程?”古远天皱了皱眉,有点不明白。

  “这外星人提到的6500多万年前各大行星的轨道数据都很到位,而现在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轨道数据我们也有,这样的话,我们就能算出天王星是什么时候、从什么角度、以什么速度加入到太阳系的了。”年轻人说着,头依旧没回。

  古远天点点头‘嗯’了一声,确实是挺像解方程的。

  “如果找不到解,”年轻人说,“那就证明它给的这个资料是瞎扯的。我建议让其他分部的人也一起来算算,到时候对对答案……”

  “我明白,”古远天拍了拍年轻人的肩头,“你安心算,我去通知。”

  年轻人转过头,说了一声“好”,便又扑到了电脑屏幕前。

  古远天嘴角微微一扬,然后按下了挂在耳朵上的耳麦,给负责通讯的人下了个指令。随后,他的目光就落到了大屏幕上的数据上。

  那是年轻人刚刚提取出来的、来自于【1031AI】的6500多万年前各大行星的轨道数据,同时还列出了目前的数据以作对比——6500多万年前的水、金、地、火、木、土这六大行星距离太阳都近一些,而海王星却距离太阳更远一些。

  古远天静静地看着这些数据,良久之后,他眉头又是一皱,随即他就走到了另一位助手身边,让人把6500万年前的地质数据调了出来。

  古远天很快就找到了他想看到的数据:

  6500万年前左右,白垩纪结束,之后便是古近纪。地质学家通过对沉积层的研究,得出了白垩纪时期热带的海水表面温度约为42摄氏度,全球的海水平均表面温度为37摄氏度,而古近纪的海水温度有所下降,全球的平均气温也下降了3摄氏度左右。

  大概浏览的一遍之后,古远天得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白垩纪结束之后,海水温度一直在下降,跟如今的数据比起来,降幅在15到20摄氏度之间。

  “气候的变化,跟地质运动与生物活动有关。”

  古远天扭头,看到了说话的人,顿时有点惊讶,“你怎么来了?什么时候来的?”

  方涵耸耸肩,“听说收到了不得了的东西,我就过来看看了。所以,你认为地球从白垩纪之后就开始变冷,是因为天王星的出现、拉长了地球的轨道半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