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默片(5)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这就是你传来的资料里提到的‘超星新爆发’,当参宿四的‘红超巨星’阶段结束后,就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它的一生。

  可离开参宿四恒星系,并不容易。

  诞生于参宿四【第一行星】的硅基人文明,是地下文明,他们首先需要在地表站稳脚跟,然后才能谈向太空进发、离开参宿四恒星系。

  向太空进发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载人航天’。

  对硅基人来说,上天相对容易,但返回的难度难以估量。

  【第一行星】大气层稀薄,返回舱返回时,降落伞几乎无用,而且也很难找到在上千摄氏度时还能保持柔韧性的轻质材料。即便有降落伞可用,也只能在极夜区使用,因为极昼区温度太高了。

  所以,返回舱必须携带足够的工质。同时,返回舱的生命保障系统也需要重点设计,因为【第一行星】距离参宿四过近,且被潮汐锁定着,极昼地区是粘稠的熔岩之海,极夜地区是零下两百度的严寒之地,对于硅基人来说,返回舱落在哪里都不好受。

  硅基人的工程师们在第二十八轮迁徙时,才研究出了可靠的载人航天器的设计方案。

  第四十九轮迁徙时,在地表建造的遥测基地、搜救基站等等相关设施已经成型,在他们的计划中,第五十二轮迁徙之后,就能进行第一次‘载人航天’了。

  但残酷的现实让硅基人的努力一夜回到了起点。

  在第五十轮迁徙时,参宿四膨胀到临界尺寸、进入收缩阶段的过程中,恒星的部分外层区域发生了剧烈的磁暴活动。其过程与太阳耀斑爆发、日冕物质抛射类似,但造成的后果远比太阳耀斑要严重——

  硅基人经历了数十轮迁徙、费尽心力在轨道上布置的所有的探测器、卫星,全部被毁。

  虽然硅基人的天文学家早就通过恒星演化模型预知到了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并且在航天器的设计上做了相应的防护,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爆发产生的高速粒子流与各波段的高能辐射,摧枯拉朽一般摧毁了硅基人的绝大部分航天成果。

  硅基人没有泪腺,他们表达悲伤的方式只有沉默。

  不过,这次灾难也为天文学家完善恒星演化模型提供了更多的数据。通过模型推演,他们预测参宿四在进入红超巨星阶段后,磁暴活动会越来越频繁、剧烈,而且,会在膨胀与收缩的过程中抛出了大量的物质。

  这无疑是给硅基人的‘航天梦’判了死刑。

  而恒星演化模型的进一步完善,也让硅基人的天文学家们逐渐意识到,仅仅只是离开参宿四恒星系,也是不够的——参宿四爆发后,它产生的高能辐射与急速扩张的遗迹,足以对方圆五十光年内的每个角落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他们,只能把目光投向五十光年之外。

  但前提是,他们能在环境恶劣的第一行星发展出成熟的载人航天科技。

  他们最终选择了单程载人航天。

  第五十二轮迁徙时,硅基人发射了三组共九颗无人探测器,包括轨道探测器与着陆器,目标分别是参宿四的【第三行星】、【第五行星】与【第七行星】。

  第五十四轮迁徙时,他们得到了这三颗岩质行星的详细数据,包括质量、元素构成、平均密度、地质结构、地理环境、温度、大气构成、磁场等等等等,经研究,他们选择了相对适居的【第五行星】。

  第五十五轮迁徙时,硅基人的工程师以【第五行星】登陆环境,重新设计了载人舱、登陆舱。

  第五十八轮迁徙时,两艘无人飞船从【第一行星】的极夜地区顺利升空,目标【第五行星】,三轮迁徙之后,其中一艘飞船成功在【第五行星】地表着陆。

  第六十二轮迁徙时,三艘载人飞船载着三组共十二名硅基人,飞向了【第五行星】。

  这十二人是硅基人的拓荒者,他们将永居【第五行星】,不再回头。

  这三艘飞船,最终只有一艘成功着陆在了【第五行星】上,而最后的最后,只有一个人活着见到了第二批到来的载人飞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