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6501



  王久峰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平静,不过,却是让古远天猛地怔住了。

  “只是坐电梯再往下一公里,不用这么惊讶吧?”王久峰笑,“你就当是下到矿井里就完了。”

  古远天摇摇头,然后四下又看了一圈,“你刚刚说这里是地下长城……的中枢?”

  王久峰继续保持着微笑,“军方的一些机密,你们不知情也正常。不过,现在有一些……比如这里,已经对你们解……”

  “不不不——”古远天打断道,“我只是想确认一下,你说的地下长城,是不是……是不是跟那个‘6501地下长城’有关?”

  对于古远天的问话,王久峰并没有感到意外,“你说的是HN省的那个‘6501地下长城’吧……不错,只不过,HN省对外开放的那个‘6501地下长城景点’,只是‘6501地下长城工程’的冰山一角。”

  冰山一角……

  古远天倒吸了一口凉气,对于‘6501地下长城’,他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多年前,他经手过国内的一个关于中微子天文望远镜的项目。

  所谓中微子天文望远镜,就是一种可以探测到来自宇宙的高能中微子的探测装置,因为来自宇宙的高能中微子一般都夹杂在宇宙射线里,加上中微子又具有幽灵般的脾性,所以,就需要一个大范围的地方来安装探测装置阵列,而且还都得是在深深的地下,像日本的超级神冈探测器,就在一个矿井里,还有南极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其探测装置都被安放在两公里深的冰层之下。

  古远天经手的这个中微子望远镜项目在选址的时候,‘6501地下长城景点’就曾被列在候选名单中。

  就是在这期间,古远天对‘6501地下长城’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6501地下长城,是一个位于地下数百米深处的‘人工洞’,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一座军事工程‘遗迹’,如今是HN省的一个景区内的旅游点。而这个人工洞长达17公里,洞内宽敞,可利用面积直接就奔着十万平方米去了,其规模之大,古远天印象深刻,因为这样的规模,对安装中微子探测设备来说,无疑是非常友好的。

  现在王久峰告诉古远天,这个17公里长的、规模巨大的‘地下长城’、‘人工洞’,其实只是‘6501地下长城工程’的冰山一角,这没有理由不让他感到震惊。

  震惊之余,古远天又有点恍然了。

  当年,那个中微子望远镜项目的‘选址评估报告’中,放弃了HN省的‘6501地下长城景点’,给出的原因是,它位于地下还不到一公里、不够深,现在想想,古远天觉得,这其中兴许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它不仅仅是一个‘遗迹景点’,而是一个还具有实际军事用途的建筑设施、不可能轻易腾出来用作科研观测的基地。

  ……

  “走吧,电梯在那边。”王久峰打断了古远天的思绪。

  “哦好!”古远天回过神。

  去电梯的路上,二人也没闲着,话题一直在6501上,在古远天的追问下,王久峰又细说了一些已经解禁的、关于6501工程的机密。

  六七十年代,苏美处在冷战时期,而这两个国家又都手握着数量可观的核武器,全球也都因此笼罩在了核战的阴影之下。为了确保国家领土主权安全,我国军方对核战争之类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规划。

  首先就是造出核武器,打破苏美的核垄断。

  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总理在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的第二天,就对全世界阐明了中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基本立场,立场的言外之意也很明确,那就是如果受到核打击,必然进行核反击。

  在这样的宗旨下,一个问题应运而生——如何在遭受到核打击之后,还能确保自己具备核反击的能力?

  当时的军方在这个问题上是何种思路,王久峰只是说了个大概,大体就是‘在做好核防御的基础上,以三位一体为目标,即在海基、陆基与空基三个方面动脑筋’——海基,即战略核潜艇;陆基,即洲际弹道导弹;空基,即能够携带核弹的远程战略轰炸机。

  古远天不是军迷,在这些方面不太了解,不过,他还是从王久峰粗略的讲述在中明白了一件事:这‘三位一体’中的‘三位’都跟‘机动性’有关,就是携带核武器的载体在各个领域内的‘机动性’越高,核反击能力就越强,而当中最容易实现的,就是陆基。说白了,就是在陆地上搞‘核机动’的门槛最低,只要把弹道导弹造出来、装上核弹头就行了,陆地机动的话非常便捷,靠车载即可,当然,为了隐蔽,机动不是在地面,而是在地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