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引子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

  战国时期,屈原在《天问》中一口气问了三十余个天文方面的问题。

  唐朝时期,柳宗元以《天对》作答,虽荡气回肠,但他的眼界仍受当时的时代所限。

  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到了二十世纪之后的近现代,任何一个接受过教育、或是接受过科普的人,都能从科学角度出发、对《天问》里的一些问题作出言之凿凿的讲说——

  比如用宇宙大爆炸理论来描述遂古之初;

  比如通过21厘米氢线去了解宇宙大爆炸后的‘黑暗’时期;

  比如用恒星形成与演化模型、行星的形成与演化等理论去解释太阳系的形成;

  比如牛顿的运动三大定律去诠释天体的运行规律;

  ……

  而当人们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诸如《天问》中的一些问题的时候,也渐渐地想要用‘科学’的思路来解决一些自古以来就困扰着无数人的哲学问题,比如保罗高更在公元1898年用一幅画问出的那个问题——《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对于这个问题,现代人已经不想用佛家的‘从来出来、往去处去’来‘自我安慰’了;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这样的问题,对此,人们希望除了有‘人择原理’这么一个推断性的回答,还有其他的、更准确的答案……

  而有一个问题,成了近现代以来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那就是,我们是否是孤独的。

  人们不知道是谁最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但费米提出的、与之相关的一个‘悖论’,却是家喻户晓的。

  那就是费米悖论。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费米提出了这个悖论之后,有许多专家人士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试图来解释。

  比如‘地球稀有’:外星人压根儿就不存在,所以人类找不到外星人;

  比如‘外星人超出了人类的理解的范畴’:就像细菌无法对人产生认知;

  比如‘黑森’:大家伙儿都藏得好好的;

  比如‘大过滤器’:生命演化之路上有许多坎坷,即便产生了智慧文明,也会被‘坎’限制在家里难以出来……

  关于费米悖论的讨论,在民间也异常火热,经久不衰。

  但这些观点都只是猜测,能够解决费米悖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实际观测论证,即,如果找到外星人,或者再退一步,如果找到外星生命的话,那么这个悖论就不存在了。

  ……

  然后,参宿四舰队出现了。

  ……

  在ESA,还有人知道更多的情况——在太阳周围几百光年的范围内,存在894个能够摧毁参宿四舰队的【一型恒星文明】,其中的南门二文明,人类还与之做过简单的对话。而在已经爆发了的心宿二周围的反射星云中,也发现了迁徙的痕迹,心宿二文明的存在,基本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银河系,很热闹!甚至比用保守的数值代入德雷克方程估算出的结果还要热闹!

  至此,观测到的实际情况与理论估算终于不是‘不存在’与‘存在’了,费米悖论之悖,在一定程度上总算是被解决了。

  但没有多少人因此而觉得高兴。

  在民间,即便是只知道参宿四舰队存在的普通民众,也认识到了人类文明比不过能够进行星际航行的文明,并有相当一部分人因此而感到忧心。

  而在ESA、在各大国的高层、在联合政府、在太空军,知情更多的人士已经不仅仅是忧心了,他们需要面对的,是数不清的、无比实际的、且令人头炸的问题——

  比如参宿四舰队入瘟疫一般,连更高等级的一型恒星文明都对之心存畏惧;

  比如参宿四舰队出现在了太阳系,南门二文明便把太阳系称为了死地;

  比如金星石虫在参宿四舰队的授命下,主动向地球发起了冲击;

  比如建造防御圈的问题;

  比如逃亡避难、延续人类文明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