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火星人(5)



  萝藦生命舱,顾名思义就是在萝藦工程中研发出来的一套生命保障系统。

  生命保障系统是人类进驻太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自从人类进入航天时代,生命保障系统的研发就一直没有停过。

  不过,萝藦工程中并没有使用传统的生命保障系统,而是重新开发了萝藦生命舱这么一套设备。

  所谓传统的生命保障系统,就是在近地轨道载人航天项目上使用的维持航天员正常生存的设备系统。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全球第一个‘外太空生命保障系统’被投入使用——前苏联的‘人造卫星2号’将一条狗送上了外太空,当时给这位先驱配备的生命保障系统非常简陋,放到今天来看,就像是掐了一截芦苇杆子去海底玩潜水。

  随着载人航天的发展,外太空生命保障系统也逐渐完善。载人进入近地轨道、载人登月,这些都离不开完善的生命保障系统的支持。

  近地轨道上的空间站,则是人类在这方面的得意之作,如前苏联的礼炮系列空间站与和平号空间站、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国际联合建造的ISS、中国的天宫系列与建造中的空间站。

  这些项目中的生命保障系统就是‘传统的’,在‘短程宇航’中发展起来的这些‘传统系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短板——

  比如载人飞船在绕地球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必须要返回,因为携带的补给有限;载人登月亦是如此,宇航员必须在短时间内返回地球;近地轨道上的空间站,宇航员虽然可以长时间在其内部生存,但如果没有频繁的货运补给,身在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将被饥饿或是缺氧折磨,空间站各个模块也很难维持正常的运行。

  在‘短程宇航’中,这些短板的影响不明显,但是放到‘远程宇航’的框架中,这些短板的影响则是巨大的。

  在萝藦工程未解密的绝密项目中,有一条就是进行远距离长时间星际航行,萝藦飞船在建成起航后,它不可能像空间站那样可以方便、频繁地得到来自地球的补给。所以,其生命保障系统就必须建立在可以‘长期自给自足’这个基础上。

  而在全球民众呼声中推出的‘速登火星’计划,因为地、火距离遥远,加上前往火星的飞船的实际载荷有限,所以‘自给自足’也成了这个计划的攻坚目标之一。

  如此一来,‘速登火星’与‘萝藦工程’就有重合的研发项目,所以萝藦生命舱被解密,也使速登火星得到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不过,萝藦生命舱的部分技术尚未成熟,比如新一代水气循环系统、人工蛋白质培养系统等等,这些技术也被用在了‘速登火星’计划中,目的就是希望在试用中发现这些技术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以此来推动这些技术向成熟发展。

  跟挖掘机一起降落到火星的那两个圆柱形设备舱就是萝藦生命舱了,安一没有想到问题会来的这么快,这才试用了10来天,采能与功耗就出现了失衡的预兆。

  “我开始以为是太阳能电池板上的沙尘降低了采能效率。”江修说,“但是从这十来天的数据来看,要么是太阳能板子的面积不够,要么就是蓄电池的储能问题。这样下去,迟早会瘫痪。”

  安一沉思了一会,点开了显示屏上的另一个通讯窗口。

  【“你们的萝藦生命舱有没有遇到问题?”】安一将这条消息发在了火星群里——这个群里只有3个人,荧惑1号、斯瓦洛格号与尼克号。

  江修也把目光转到了显示屏上。

  消息回得很快。

  【斯瓦洛格号】:“收到地球的信号了?”

  电脑自动将俄语翻译成了中文,不过俄语原文依旧附带在翻译之后。

  “这机翻没错吧?”安一扭头问略懂一些俄语的江修。

  江修摇摇头,“没错,就是这意思。”

  安一皱眉,刚准备回复时,尼克号的消息也来了——

  【尼克号】:“地球的信号收到了?”

  “我去……”安一直接回复了他们一排点点点,然后看了看直连通讯窗口。

  【“没呢,信号估计还有10分钟才能到达地球,收到回复的话,至少得25分钟之后吧。”】安一在群里回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