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一,她的《如烟》



  1、

  “七岁的那一年,抓住那只蝉,以为能抓住夏天。十七岁的那年,吻过他的脸,就以为和他能永远。”——五月天《如烟》

  读高一那年,所有关于青春的记忆,似乎都留在了歌声里面。

  那一年,周董的歌红遍全国;

  许嵩的歌人人都会哼唱;

  郭静的《下一个天亮》火得一塌糊涂;

  杨培安的《我相信》在学校的各个角落都能听见。

  每当这些歌声和旋律响起的时候,仿佛连校园的空气,都变得轻快活泼起来,然后我听到了那首歌。

  也是从那首歌开始,开始明白那句话的意思。

  每首歌里面,都藏着一个故事,我们喜欢不断重复地听着一首歌,甚至是不厌其烦地听着,并不是因为旋律有多美,曲调有多好听,而是因为每次听到那首歌,都会想起曾经记忆里面的人儿和故事,那也是比歌曲本身更美的存在。

  2、

  “曾经是爱我的,和我深爱的,都围绕在我身边,带不走的那些,遗憾和眷恋,就化成最后一滴泪。”

  故事的开头其实很平淡。

  平淡到多年以后,当我在路边,偶然听到那首歌的时候,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也无法在脑海里清楚地描绘出她的模样。

  只是记得当时和她上下桌,她坐在第一排,我坐在她的后面。

  我和她的座位都靠近窗户,而每次下课的时候,她都会把背靠在墙上,然后拿出耳机戴上,开始听歌。

  那时候Mp3兴起,Mp4流行,有手机一族的就如同国宝。

  恰巧她和同桌都有一台手机,那时连Mp3都没有的我,每次看到她们从桌下拿出手机,都会觉得那一刻,真的是风光极了。

  所以当有一天下课,她拿出耳机,准备戴上听歌的时候,忽然转头问了我一句,刚刚听到有首歌很不错,你要不要听听?

  那一刻我心跳加速狂点头,不仅是因为我也很喜欢听歌。

  最重要的是,看着她认真看向我的样子,觉得她真的比她的手机还好看。

  3、

  “有没有那么一首诗篇,找不到句点,青春永远定居在,我们的岁月,男孩和女孩都有吉他和舞鞋,笑忘人间的苦痛,只有甜美。”

  那首歌叫《如烟》,是五月天08年发布的专辑,也是《后青春期的诗》里回放率最高的一首歌。

  而那也是我第一次听到五月天的歌声。

  以至于在往后的许多年时光里,除了这首歌,就再也没有去听五月天的其他歌曲。

  我不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或许是觉得,除了《如烟》,就再也没有其他的歌曲可以走进自己的内心。

  又或者是因为她介绍的,所以不愿再被其他的歌曲占据。

  当时我听完了整首歌,最特别的感觉,就是歌词,可能当时还不太懂,现在回头再去看,才发现每句歌词,其实写的都是青春时期的我。

  所以当她眼角带笑,问我这首歌怎么样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唱的很好听。

  那时候可能是表现欲的作祟,夸奖的成分多一些,其实多年后再去听,才发现这首歌,已经成为自己回忆高一年代,出现次数最多的一幕画面。

  甚至只要一听到这首歌的旋律,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个下午,那个背靠在墙上的身影,还有那一双眯成月牙儿,仿佛会说话的眼睛。

  当然,还有那一句,至今都还记得的话;

  还有当时自己,跳得很厉害的心跳……

  4、

  “有没有那么一个明天,重头活一遍,让我再次感受,曾挥霍的昨天,无论生存或生活,我都不浪费,不让故事这么的后悔,有谁能听见,我不要告别。我坐在床前,看着指尖已经如烟。”

  如果是这样结束,才算是青春里该有的故事和样子吧?

  但现实永远比故事有趣。

  后来一次偶然,关注了她的动态,我在下面评论,说了一大堆无关紧要的话。

  其实我只是想问问她,还记得那年,推荐给我听的歌曲吗?

  出乎我的意料,她还记得,还聊起我借她的手机玩,却被老师没收的事情,也聊了很多当年有意思的趣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