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这么小,就看破俗世了吗?



  半个小时候,汽车驶进了魔都音乐学院所在的街道。

  肖原山抬起头,摘掉了老花镜,看着窗外不断往后退的街景,忽然看到了魔音校门那边的一条狭小的,行人熙攘的小吃街道。眼神微微一凝,开口说道:“就是在这条街上?”

  钱锋看了一眼那边,知道他指的是什么,点点头:“是的。”

  老人盯着那边看了一会,收回目光,脸上带着笑意,手指往前面扬了扬:“先去学校,看看相知的课吧。”

  “好的,肖老师。”

  钱锋开车进入魔音学校,然后带着老人进入教学楼。

  “在三楼的一个阶梯教室,现在是考试周,今天应该是陶主任这门古典音乐选修课的最后一节了。”

  钱锋扶着老人上了三楼。

  刚到三楼与楼梯口,两个人就听到旁边的教室里面,传来阵阵讨论声。

  阶梯教室,后门处有一个大大的落地窗,可以看到整个教室里面的情形。

  肖原山站在落地窗前面,看着教室里面,能够坐下百来人的教室里,此时除了后面零星的几个位置外,都坐满了人。

  “这是……选修课?”

  老人微微一愣。

  别说是魔音这样的艺术学校了,就算是在上京大学,号称全国最精彩选修课的明星老师的课堂上,也不过是这样的状况。

  而且,这还是艺术选修课里面,最不受大家欢迎的古典音乐。

  钱锋点点头:“因为林宝那个直播课的影响,最近几周,陶主任的这门古典音乐课每次都是这样的。这里不光有魔音的学生,隔壁魔大的很多学生,感兴趣的也都会过来,跟着一起讨论。”

  肖原山点点头,心里有些惊讶,也有些慨然。

  昨天在和陶相知通话的过程中,他听过前者聊起了因为林宝的音乐课,自己开设的古典音乐选修课,效果非常得好。

  那个时候,肖原山还是有些不相信的。

  他自己也曾经带过上京大学艺术学院的古典音乐相关的课程。

  他也明白,年青一代的学生,不像他们那个年代,对于一个思辨哲理的话题,都能够讨论得热火朝天。

  年轻人喜欢讨论的是一些娱乐向的话题,就算是专业学这个的,对于这些古典音乐知识了解的,平时也很少有互相交流的想法。

  现在的大学课堂是什么情况,他清楚的很,至于陶相知说的什么把选修课上成了学术交流会,他自然是完全不相信的。

  但是现在真实的情况就在眼前,他虽然心里惊讶,但也不得不信。

  肖原山再详细地看教室里面的情形。

  陶相知并没有坐在讲台上,而是坐在第一排的桌子上,扭头和教室里的其他学生交流。

  偌大的教室,近百人,大家一起讨论,倒并没有显得太过于杂乱。

  陶相知虽然和学生坐在一起讨论,但是他还是有意地控制着大家聊天发言的方向。自己不断地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有思考的举手回答。然后又从这里出发,引出接下来的话题。甚至,还不时地投屏一些网络上搜索的资料,播放一些音乐片段做辅助。

  当然,其实仔细听,大家讨论的,也并不真的就是什么枯燥的古典音乐乐理问题。大家其实围绕的是音乐发源,讨论的是相关民俗,历史方面的东西。

  乐理,就算是大家真的都知晓,以这些学生们的学识能力,也不可能真就讨论出什么有用的结论。

  相反,通过这些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民俗,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带动,大家不知不觉地对于音乐有了理解。

  说实话,在大学的课堂里,就算是再开明的老师,都不可能将这么一节节的课堂,当成了兴趣讨论会。

  但是校外的课堂,民间的直播间就可以。

  像是陶相知自己更改的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也是一种办法。

  这其实,才是肖原山一直想要找的音乐普及的方向啊!

  不从乐理本身出发,从年轻人感兴趣的地方出发,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才能真正入人心!

  那个叫林宝的年轻人,比他这个研究了几十年的老教授,看得清楚啊!

  看着眼前这课堂的情形,老人是越想越激动,身体都不禁有些颤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