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上雪访谈直播间(二)



  【投行之路访谈直播间】

  读者:请问上雪,本书目前发生的事情,是不是依照真实事件改编的?

  离月上雪:目前这将近四十万字的剧情,大部分是亲身经历,如若不然,不太可能写这么详细。手机端https://m.

  读者:是否能给我们深聊一下科创板

  离月上雪:时间线还没到,别着急,后面都会给大家普及的。

  读者:我们发现本书第二卷《头筹的争夺》比第一卷《危险的黄金》在专业知识点上加深了一个等级,涉及专业知识的地方我们有时要看很慢才看得懂,而且有时尽管看很慢还是看不懂,怎么办?

  离月上雪:别担心,如果你不是干投资银行的,看不懂也没关系,很多时候上雪讲解专业知识,只是为了培养行外人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可以让大家在后面的剧情中建立一些基本的直觉,觉察出哪些人,哪些公司可能有问题。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先生说得好,看书不一定要记得,不一定要理解,因为看过跟没看过,就已足矣让你产生变化。

  就像那谈过恋爱的单身狗,跟没谈过恋爱的单身狗,完全不同。

  尽管他们目前都没有另一半,尽管可能他们都对过去遗忘了大半,尽管他们可能都还是不懂什么是爱情,但他们就是不一样。

  针对实在很想弄懂的孩子,方法如下:

  1、多看几遍;

  2、多问度娘;

  3、微信私戳上雪,免费语音给你讲讲。

  不管以上哪一种方式,都要自己多动脑,脑子久了不思考,会越来越笨的,哈哈!

  读者:书里的这六大平行主角,是不是在现实世界都是有人物原型的?

  上雪:当然啊,千万不要告诉我的同事我写了这本书!哈哈哈哈!

  读者:为什么六大平行主角中,其他人都在成长,就是胡延德最幼稚?

  上雪:首先,上雪认为男人的成熟度跟男人的年龄关系不大,跟男人的阅历关系很大。

  上雪见过20岁很成熟老练的男生,也见过40岁幼稚得跟高中生一样的男人。

  胡延德如今的状态是他所经历的一切共同铸就的,至于现在为何会这样,以后这个角色又会变成怎么样,本书以后的章节肯定会在适当的时候慢慢透露给大家,正如上雪也一定会阐述是什么事情导致了曹平生如今的性格以及处事态度。

  近段时间,一些希望自己也能写故事的朋友曾经问过上雪,如何塑造小说角色?

  别的作家是如何塑造的我其实不太了解,但就我个人而言,在描写一个角色所说的每一句话,特有的每一个动作时,我的心里早就完整地勾勒出这个人一生的轨迹,我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人物,从他出生开始,跟着他一起从头到尾活一次,至少活到小说这个人物的首次出场。

  在写大纲时,上雪会想象这个人有怎样的父母,可能童年住在什么样的小区,有怎样的邻居,接受过怎么样的教育,应该能进怎么样的学校,拥有怎样的人脉,形成一种怎么样的价值观和人身观。

  我将这些背景的塑造视作小说创作的必要步骤,因为只有这样,小说里的人物才能够鲜活,才能够真实,他们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他们的背景有饱满的支撑。

  作为作家,我们不需要将这些饱满的支撑写出来,读者很聪明,自己就能揣摩出来。

  比如蒋一帆在同柴胡讲解罗斯柴尔德家族时,有读者直接留言说:“蒋一帆肯定是看过宋鸿兵老师的《货币战争》”。

  是的,蒋一帆在上雪的脑海中,作为国内顶级名校京都大学的金融系毕业生,作为大型财团的唯一继承人,看过《货币战争》并不奇怪,毕竟上雪的大学同学们多半也都看过,所以蒋一帆可以顺理成章地说出那些话。

  当然,蒋一帆所说的话不一定都正确,即便是《货币战争》里的观点都不一定正确,这些人物的对话只不过是表达人物在那个时间点的个人观点罢了,还是那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留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上雪真的开心,因为我聪明的读者们达到了我的预期,你们都很聪明,你们会举一反三,很多情况下十分的剧情我没有写满,我通常只写七八分,剩下的两三分你们都可以毫无障碍地猜出来,我知道你们喜欢猜,最后我会稍微写透证明你们猜对了,我相信你们会喜欢这样的阅读体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