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成败在人心



  本书每天更新一章,稳定更新,新书推广期不好更新太快,因为这样会缩短网站对本书的推荐周期,大家理解下,所以未来两周都是每天更一章,每章2400字以上。

  觉得不够看的朋友建议积累多点一起杀了,比如当周播剧,每周周末连看17000字,7章,上雪友情提示这样看会比较爽。

  这本书会让主角们带着读者一家一家企业的看,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看,正如我简介里写的,生物医药、国防军工、传统制造、物联网、云计算……一个拥有七千多家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离不开尽职尽责的投资银行,希望追到这里的读者可以一直追到全书完本,因为你永远不会想到这些主角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各自有一个怎样的结局。

  本书自2019年4月4日开书以来,没有一天断更过。

  所以还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推荐,新书需要呵护,求收藏,求推荐,求留言,求新书投资!

  你们的支持就是上雪码字的动力!

  ————————————————————

  好好的一场饭局,在胡延德的左右逼问下,硬生生成了工作“催债”现场。

  “我们尽快。”平老师将鸭子咽下后赶忙道。

  不过,他才说出“尽快”这个词时,就立刻后悔了。

  “尽快是多快?”胡延德果然如他所料地开启了刚才逼问李平生时的模式,“平老师,你们的时间可是比律师还短,你们《审计报告》出来了,我们才能根据定稿数据写财务分析,至少得预留四天给我们吧?再加上……”

  “不是,胡保代。”平老师直接打断了胡延德的话,“我知道您着急,想要个确切时间,但我们事务所也有自己的质控,现在其实已经差不多定稿了,但交上去质控委员需要审核多久我们真不好说,而且他们后续也可能让我们补材料才能过,这材料也是需要企业这边提供。”平老师说到这里,看了一眼马方。

  “需要企业提供的马总可以全力配合啊!”胡延德直接爽快地帮马方做了回答,“关键是你们质控,质控委员嘛,让他们加加班,就快了。”

  平老师闻言尴尬一笑:“胡保代,您别开玩笑了,您也不是不知道,公司后台那帮委员个个都是大爷,我哪儿有能耐让人家加班……”

  “直接说肯定不行,平常多打点打点不就好了嘛!”胡延德道。

  上述谈话所提及的“质控”,全称质量控制部,一般会计师事务所把审核《审计报告》质量的一批后台人员称为质量控制部委员,而投资银行则大多称为内部核查部委员,简称内核委员。

  虽然叫法不同,但这些委员工作性质是一样的,其目的就是为项目组成员的申报材料质量做最后的把关,审核其是否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以及上市标准。

  这些内核、质控委员的薪水相对比较固定,因而没有任何动力去加班,除非是遇到特大型标杆式的企业,或者是公司大领导直接推荐的项目,否则他们一般到点就走人,下班就关机,今天审不完就明天审,让项目组和企业自个儿着急去,你若敢催他们,还会挨一顿骂说,谁让你们报那么晚?!

  而平老师理解胡延德的那句“平常多打点打点”,无非就是多请吃饭,多给些小好处,多建立关系,这样以后自己的项目人家委员审的就积极些。

  但对于此时的平老师来说,给晨光科技按时出具报告就好了,他没有理由为了预留投资银行写财务分析的时间,去自掏腰包讨好委员。

  因为会计师与企业签署的合同,一般都是只要出具《审计报告》,企业就得付钱。

  至于最后企业能否成功上市,从金钱层面上对会计师来说,关系已经不大了。

  但投资银行就大不一样,企业给投资银行的报酬,是要在成功上市后,从二级市场上募集的资金中扣除的。

  也就是说,如果企业最终没有顺利上市,投资银行就会血本无归,一年两年三年都是瞎忙活,所有的努力就会打了水漂,但会计师还可以笑眯眯地拿到他们出具《审计报告》而应该拿到的钱。

  所以在合作这件事情上,权利和义务要匹配,时间流和资金流要匹配,否则永远就是成也在人心,败也在人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