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集思广益



    宵禁之前,一辆大篷车驶进了秦国使馆的甬道,大门打开了,篷车进去了,大门再次关闭。

    门前的两盏风灯在黑暗中孤零零的散发着光晕。

    使馆三头领已经等在前院,身后的护卫们手里提着灯笼。

    四人从篷车上跳了下来,来过使馆一次又外出寻找另外三人的卜走上前去,对三头领说到:“这位是我们兄长。”

    汤对三头领拱手说到:“在下宋甲,多谢三位大人收留!”

    三头领赶紧还礼,口里齐道:“上官有公子和蒙将军的信物,有何吩咐尽管开口。不过我们还是先进屋再谈吧。”

    ......

    这是一间地下的密室,位于议事厅的后院一间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睡房里,汤等四人和三头领一起挤在这个长宽都不足一丈的斗室里。

    “我们此行的任务是要见到左相,游说他撤走敖堡外的魏军。”汤说。

    看到三头领有些迷惑,汤解释道:“具体原因说来话长,再过一段时间诸位自然能得到完整的信息。”

    见三人没有发问,汤接着说到:“我们也不想给诸位找麻烦,主要是借用使馆的馆藏档案和能获取的消息来源打探一些事情。”

    三头领心里舒了一口气,嘴上却说到:“上官说哪里话,能用得到我们,是我们的运气。”

    汤望了一眼卜,卜接过话题说到:“我下午在这里查阅了一些左相的记录,我想问一下三位大人,左相果然如果资料中所记载的,不学无术只会溜须拍马吗?”

    使节想了一下,说:“其实本人和左相也见过好几面,在他身上的确有很明显的魏国王室习性,自大浮夸,至于暗地他是怎么样的,我可说不准。”

    “我和左相发迹之前的管家谈过,他说左相年轻时还是颇有志向,颇为刻苦的。”汤说。

    “发迹前和发迹后判若两人,这个也挺常见的。”使节说。

    “好吧。那诸位可有什么方法或者渠道把我们送进左相府?”

    “如果是平时倒是容易,只要拿着使节的拜帖就可以了。但如今是魏王派兵围住了左相府,正式拜会恐怕是不行了。如果在这个时候先请示魏王,魏王恐怕会认为我大秦想从中牟利。”使节说。

    汤点头称是。

    “我看过资料,左相有一支十来人的卫队,人数很少而且都默默无闻,但是最近几年来挫败了好几次针对左相的刺杀。你们有所了解吗?”卜问到。

    “这位上官问的是刺杀的事情,还是卫队的事情?”秘兵署官员问到。

    “两者都说说吧。”

    “刺杀这种事情很难说,因为大梁养士的习气太重,稍有富余的官员和商贾都会养一两个士人,左相曾经权倾朝野,被刺杀再正常不过了。我们曾经派人找过魏国秘卫的高级官员,秘卫自己后来也没有追查这些事情。”

    秘兵署官员接着说到,“左相的卫队那些人,我们不曾派人接触过他们,只是远远看见过他们,和其他显贵的卫队看不出来什么分别。”

    “我其实是想问,卫队的人是否可以单独行动,比如说现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在外面碰到卫队的人,他是否有方法把我们带进左相府?”卜问到。

    “这个很抱歉,我们对他们没什么了解,见了面估计也不认识。”秘兵署官员尴尬的说到。

    “没什么,放平时谁也不会刻意去留意卫队的人,我只是随便问问。”卜说到,“对了,左相府的管家呢?还是应该叫家老?”

    “据我所知,左相府现在没有管家,我去过几次左相府都是不同面孔但都自称是管事的人接待的。”使节说到。

    “这可奇了,左相是故意不设管家,而让几个管事竞争吗?”汤疑惑的说到。

    “也许是因为管家会成为各方收买渗透的目标,而多名管事的话,对方无法下手。”行人署官员想了一下回答到,“其实,我们接触过几名管事,给过一些好处,我们也拿不准能不能彻底收买,也就没有继续下去了。”

    “其实我们没有对左相的手下下手,完全是因为左相本人太好接触了,似乎一点城府也没有,只要给够好处就可以替我们说话。”使节补充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