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末世的生活



    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山地之间弯弯曲曲地萦绕。周围说不上郁郁葱葱,都是些低沉破败的杂草矮树,唯一惹眼的就是一株斜斜的老树,就像上了年纪的老人守在小溪旁边,看着小溪欢快地兀自奔流

    这里是十松庄附近的一条小溪,大概一两里的路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从前十松庄的人就是从庄里走到这儿取水灌田,当时的器具也简陋,十松庄里的人吃不饱也没什么力气,挑一趟水辛苦半天,量少的可怜,只能浇得几分微薄田地

    后来柴望组织人手挖土搬石,前前后后挖了快七八年,人手换了一批又一批,终于挖好一条引渠,又修了个池塘蓄水,终于把水引到十松庄边,免了十松庄里人的奔波之苦

    在这个缺衣少食,没钱没药的年代,荒野农民们平均寿命也就40多,七八年已经差不多可以算汰换了一代人了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经过老柴望几十年勤勤恳恳的经营,十松庄从最初的几个壮汉,两三把锄头,发展成今天这样差不多两百来口,自给自足的小聚落

    现在,庄里又多了个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大陆语,力大无穷,充满神秘的一员

    陆临正靠在老树上休息,他的身边是满满当当的两大桶水

    按理说现在十松庄要取水根本不用走那么远,可陆临还是坚持挑着两个大桶笑眯眯地赶这儿来了

    一是为了熟悉附近的地形,这一个月来陆临把方圆几里的地都跑过一遍了。

    要不是十松庄里出于安全考虑,立下不得单独离开十松庄的规矩,陆临会侦查得更远。虽然这个规定得很模糊,没说最远走到哪算出庄,但是陆临碍于客人身份,还是挺遵守规矩的

    二来,还是为了锻炼

    从前在军队里训练的时候,陆临可是要定期进行负重越野训练的。带着几十斤的装备翻山越岭,每一趟都会让陆临逼近自己的生理极限。每一次自己超越了极限,成功返回的时候,他就能感觉到自己的体能在不断地成长进步

    虽然没有了监管,没有了指令,但是陆临不敢懈怠。现在一切都是未知的,他更需要一副钢筋铁骨的身体,把自己时时刻刻打磨得像刀一样锋利

    所以今天,他就提着两个大水桶来了,一样是几十斤,不过是来回几里地而已,小儿科

    这个时代,也没有物质条件支持他进行不是小儿科的专业训练了

    轻轻松松地把水挑回十松庄,有几个在田埂边歇息的庄稼汉远远看见陆临回来了,赶忙起身来迎

    几个人七手八脚地把陆临肩膀上的水桶卸下来接过去,陆临怪不好意思的,也推辞不得。庄主早就交代过全庄上下了,这个壮汉是十松庄的客人,还受了伤,千万别让他做太重的活,眼看陆临提着两大桶水悠然自得地回来,几个原本坐着吹牛皮等着女人送午饭的男人都麻溜地起来接陆临的手

    也不全是柴望吩咐的原因,陆临本身也很受欢迎

    本来听说庄里新救下来的人是个讲瓦里安语的,庄里农夫们想什么的都有。有厌恶那些贵族老爷作派的,有想着巴结陆临捞点好处的,有怕招惹到闯祸躲着走的

    可是这短短一个月,陆临彻底改变了大家的看法

    他一没架子二没脾气,每天早上一早就起来跟着大家下田干活,跟永望镇里那些天天睡到大中午的狗屁贵族们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不过大家心里估计着陆临还真的有个什么尊贵的身份,陆临对于农活是一点都不懂,怎么刨地,怎么收割,怎么翻土,怎么挑担,全是农夫们手把手地教,陆临也认认真真地跟着学

    学得还特别快,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身为旧时代最精锐的军人之一,陆临的身体素质不是周围这群面黄肌瘦的农夫能比的,只要上了手,一个人就能干几个人的活,而且从不偷懒,整个人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精准迅速地完成工作

    当然了,陆临吃的也很多,不过跟他做的活比起来那可真是大赚了。庄里没有人有怨言,没有哪个傻子不乐意庄子里进来了这么一位干活的好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