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天风



    等待,有时候还是挺熬饶。    明明知道那噬金虫就在附近,却偏偏只能干等着!    来到乱星海,季东可是有着一大堆计划想要实施的,如今被卡在这里,一时间连日常的闭关修行,都有些心浮气躁起来。    索性来到岛的另一端,在一片沙滩上搭建了个棚子,过起了海边度假的清静日子,也算是调节调节心态。    半月后回到洞府,季东取出了一个玉瓶。    此瓶中装着八粒五色丹丸,正是当初季东从极炫的骸骨中,提炼出来的。    按照原着中的法,昔年,极炫应是虚殿中得了一粒补丹,服下之后,搐的药性,会在体内持续作用百年以上,才能真正将药效完全发挥出来。    而极炫因为没能等到百年以上就死了,才会遗留下不少的药性。    然而据老魔在原着中的推测,有可能极炫服用的那枚补丹,实际上只是补丹的雏丹,真正的补丹,最后一步还是需要以人为炉鼎,进行炼丹。    而他极炫在服用了那枚补丹雏丹后,不仅没能有足够时间将其充分吸收利用,反而也让自己成为了完成补丹成丹的最后一步,充当了药鼎。    类似这种以人为炉的炼药之法,是上古邪修们最先发明的,在他们眼里,世上任何灵丹妙药,都不及修士的丹田灵根滋补。奈何他们研究了无数年,除了在祭练一途上有所建树外,再也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利用之法。    而这种以人为炉鼎的炼药法,便是利用了一种祭练之术,包括越皇手下的分身和四大血侍们,凝结出的五行煞丹,也是一种以人为炉的炼丹之法。    所以,此刻在季东面前的这八粒丹丸,很可能才是真正的补丹!    原着中,这八粒补丹落到了老魔手里,却是在他虚殿之行结束之后,才开始服用。算算距今起码还要再过一百一十多年时间,老魔当时也只有结丹初期修为。    而且老魔还浪费了两颗在血玉蜘蛛身上,用来进行毒害性测试,在确认了药性无害后,才用了一整年时间,炼化了剩下的六枚。    如今,这八粒补丹在季东手上,他自是不会像老魔那般奢侈,浪费掉两颗丹药去做什么测试。    毕竟有老魔的经历在前,而且风辰子留下的大量上古手札中,关于上古炼丹术的记载也不少,季东如今炼药上的不少经验和手法,也都有参考了上古之术。    所以在季东的炼药造诣下,想要分辨这么一颗丹药有没有害,倒也不难判断。    只是老魔有结丹初期的丹火来炼化搐,一粒就要炼化上两个月时间,如今季东才不过筑基后期修为,距离假丹境界都还差上一截,想要炼化此药丸,只怕也非易事。    毕竟筑基期所用的还是灵火,比之结丹期的丹火差距,不是一星半点的。    盘坐在静室之中,季东从玉瓶里倒出一粒补丹,捏在指尖稍稍凝视片刻,便果断丢入了口郑    搐捏在手上时,感觉比之寻常丹药还要坚硬许多,就像是岩石似的结晶体,然而一丢入口中,却顿感柔软无比,轻轻松松的就顺着喉咙滑了下去。    季东的神识时刻不离的追随着丹药,很快来到沥田之中,一丝丝灵火便在丹田内凭空生出,围绕在丹药四周,开始一点点的炼化起来!    老魔炼化一粒需要费时两个月,而季东在持续炼化了数日后,估算了一下,他炼化一粒补丹,起码需要七个月。    不过好在炼化的过程中,随时可以中断下来去处理其他事情。    而且炼化的过程中,体内的灵气会不断的消耗,消耗完了就需要调息恢复,如此一来,倒是对《青元剑诀》的修炼,形不成多少耽搁;只不过为了尽快炼化完,参悟阵法和神魂修炼之事,就需要暂时搁置了。    转眼间八个月过去,第一粒补丹彻底被季东炼化干净,虽然体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之感,但是季东相信,在未来的百年内,自己的灵根属性将会不断的提升。    出了静室,四处巡视了下,地下虫穴和灵药田内都一切正常,并且在季东大量低阶灵药的供给下,王振也学会了简单的炼药术,炼气期和喂养灵虫的饲灵丹,王振如今都可以炼制了,相信再过几年,便是筑基期丹药,王振炼制起来,应该也不在话下。    这倒是能给季东省却不少麻烦。    又出府检查了下大阵,更换了几件出现耗损的阵材,顺便也去镇上检查了下护岛大阵的情况。    …    此处七星海虽然在整个乱星海区域,面积算不上大,特产也算不上好,但是却还是挺有名的。    有名就有名在,其他乱星海区域虽然也偶有妖兽和鬼雾为祸,却是都很少会真的对当地人类造成多少伤亡。    只有七星海最特殊,每年春秋两季,都是风高发季节。    而这风,也算是七星海盛传的三大灾中,最为出名的灾难了,比之妖兽和鬼雾来,其凶名在凡人和低阶修士间,可谓极为响亮。    季东来寰岛上近三年的时间里,已经经历过了五次风来袭,眼看着再有半个多月,下次风季节又要来了,所以检查一下护岛大阵的状况,还是有些必要的。    对于这些目前算是生活在其羽翼庇护下的凡群民,季东心里还是有些责任福    要这风,其实也就是伴随着一场大范围海啸的飓风,每年两次,从七星海海域的一端,刮向另一端,期间还会夹杂着一道道轨迹飘忽的龙卷风,一旦登岛,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就连结丹期修士面对这些灾,也只能退避三舍,不敢上前有半点对抗之心。    这风足以威胁大半个七星海海域,甚至余威还可以波及到附近的临海,每年都会有修士,慕名前往这风形成之处的海域上,想要探查风的成因。然而上万年来,各种法层出不穷,却无一种解释,能够让人普遍信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