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李锦吊打众人



    想要作诗,必要先解题。

    铡美案这道题提供的素材并不多,仅有二者。

    一:反讽权贵的诗文,这样的诗是有市场的,一旦写出来,必定被一堆文人墨客所追捧,视为清高。

    二:写一首诗赞美包拯的清正廉洁,公正无私,不畏权贵的精神,这种诗一出,也势必会被众多文人墨客所追捧。

    苏焕倒是有一首诗能配上第二种,这首诗便是竹石,当然。出风头这种事情苏焕是不大想做的,何况这里这么多人,苏焕害羞。

    场中,作为江南才子的李锦,断题是非常快的,一首诗很快亮了出来,当真落笔成章,旁边的一位才子,竟才憋了一个开头,迟迟写不出来。

    李锦自信从容,这份气度就已经是鹤立鸡群。

    李锦的诗一出,立刻有小厮取过来,大声宣读,众人无不惊叹,鼓掌声连连。

    反观临江县的才子,足足憋了小三炷香的时间过去,依然没人能做出一首诗出来。

    唯一一个秀才作出来后,小厮高兴的跑过来,取走。

    接着大声喊道:“临江县秀才陈林,作《不畏》一首。”

    随着诗歌的念出,大家勉强的鼓掌,只是给个表面,实际上这首诗比起李锦的诗,太干涩了,意境也都差了好多倍,俩人的才华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

    诗会的第一名,是要两位县令亲评的,但谁都知道,这第一名已经花落钱塘了。

    李锦一人的诗词,竟无人能与之比拟,都被甩了几条街。

    但凡临安才子的诗词被念出后,临安县令杨兴昌的脸色就黑了两分,都快赶上包拯了。

    越写越差,这群书生平日念的都是些什么书。

    站在一旁的白大钱和县丞一句话也不说,心里正在打算盘要不要派人出去外面找大儒写诗带回来。

    照这个情势下去,临安县非得在自己的地盘输掉不可,那可真的是丢大脸了。

    “临安县林分子的诗。”

    这个时候,县令杨兴昌转过头去,期盼着什么。

    林分子是临安县有名的秀才,虽才气不及李锦,却也有几分才华的。

    随着诗词的念出,全酒楼鼓掌。

    这首诗听起来,和李锦的诗差不多,差距并不是很大了,就看两个县令大人的评价了。

    这时,李锦摇着扇子,走到一张桌子前,提笔,沾墨。

    “我本不愿。”

    随着他说话,已然落笔成诗。

    所有人看去,震惊于李锦的才华,这写得真是一点也不吃力啊。

    “钱塘李锦,写诗第二首。”小厮再次把诗的内容念出来,众人再次鼓掌,真的是不佩服不行啊。

    脸黑的县令瞪了要鼓掌的小管家一眼,小管家这才憋着嘴把手放下。

    苏焕从楼上走下来,正好听到这李锦的第二首诗,还不错吧~~

    经历过唐诗宋词的苏焕,品味肯定要比这些人更高一些。

    苏焕看到,好几个书生再次回到桌子上,咬着笔头,一副为难的样子。

    憋了好半天也憋不出一个字来。

    “苏童生?”苏焕带着两个小妮在一旁围观呢,突然被人从身后拍了一下肩膀。

    苏焕回头,是刘廷全和徐幼平。

    “苏童生真是好巧啊,怎滴?苏童生也要上去作诗?”刘廷全道。

    白媛媛听到声音,发觉是两个人渣后,轻轻的拉着苏焕的衣角。

    “没有没有,我就一个童生,哪里会作诗,两位公子为何不上去?”苏焕回答。

    “不不不,苏公子你哪里是区区一个童生,童生哪能在二楼看戏呢,这分明是有大背景啊苏童生,不如和我们说说?”

    额……

    苏焕无语,这两人估计是被白媛媛鄙视了,现在不服气来找回曾经高高在上的感觉。

    “两位公子,你们是看错了吧,戏曲结束后我们才进来的。”

    “刚才在楼上鄙视本公子的难道不是你身边这个小童吗?”刘廷全指着白媛媛。

    “刘公子你肯定看错了,我们哪来的钱去二楼呢,五十两银子呢,把我们几个卖了都没这个钱。”苏焕继续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