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市舶司



    清晨的朝阳在白云间穿梭了几个来回后,就不见了踪影,留下的只有濛濛细雨。王审知前去礼送昨夜的宾客时,醉酒的陈岘被刺使府亲卫兵响声惊动,前去客厅找水喝,看见李君依在回廊栏杆上,凭空对望,也不知道在看些什么。

    昨夜的荒唐在陈岘脑海闪过,他舒展舒展麻木的手指,徐徐走近,躬身道:“昨夜醉酒胡言乱语,李司马莫要放在心上。”

    “陈先生,可以这样唤你吗?”李君没有回头,那涓涓细流在他心田肆意流淌,无比舒畅,竟有些舍不得离开。

    “李司马谬赞了,先生还不敢当,如今在下和陈峤陈老共为刺使府从事,还需要李司马多多提携……”

    陈岘话还未说完,李君打断道:“先生过谦了,先生雄才伟略,宏图大志难以施展,为何不去北方寻求一位明主,要委屈在这泉州呢?”

    瞥了一眼不断试探自己的毛头小子,陈岘挤出一丝笑容:“雄才大略不敢当,至于去北方,在下父母健在,常言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而北方如今动荡不安,诸雄亦是没有方向,在下又何德何能助他们一臂之力呢?”

    “看来真是屈才陈先生了。”

    李君弯腰撩起泉水,简单洗了洗倦怠的面容,转而换作一张天真无邪的模样,对陈岘呵呵笑道:“陈先生大才难伸,如今正好有件棘手之事,需要先生助我一臂之力,先生可愿与我同行?”

    “不知何事?”

    李君朝徐归范的厢房望了一眼:“先生去把徐司马唤醒,送走了他,再与我前去城南市舶司藩坊给那些大食的藩客拜个年。”

    “给藩客拜年?”陈岘觉得自己昨夜的酒可能还没清醒,往常这些藩客节日期间巴不得奉上礼物献殷勤,哪有刺使府官员前去给他们拜年的道理。

    财神爷当然是得供奉着了,要不然李君怎么收他们的海关税?

    哦,对了,俺大天朝到了清代末年才有海关税,还是歪果仁帮助建立的。不过李君既然来了,不收海关税,难道要像历朝历代一样继续做亏本买卖不成?他可是个不吃亏的主。

    陈岘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可李君自从走马上任后,就一直对他‘多加照顾’,显然是想盯死自己,只好先前去唤醒徐归范。

    “昨夜失礼之处还望李司马海涵!”徐归范被陈岘从梦中唤醒,托着疲倦的身子,连去厕筹都没来得及。

    “徐司马见外了。”李君说时,为他整理好衣衫,面带笑容道,“若是还没睡好,再去休息一会,我与陈先生要出去一趟,之后会有人送你回建州的。”

    “那建州之事……?”徐归范昨夜本是想与李君谈谈投诚之事,他在建州得罪了熊博的小舅子,每日过的那叫一个胆战心惊。

    看着徐归范心急的模样,李君躬身诚然道:“时机不到,徐司马还需忍耐!”

    徐归范还没从李君眼神中探知他想要的信息,二人已经披上斗笠,穿梭过亭台走出了刺使府大门,雨势渐盛,徐归范心中一片茫然。

    海上丝绸之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成型于秦汉,兴于唐宋,人们常常忘了五代十国时,东南三地为之后的两宋以及元明清经济繁荣做出的奠基。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北方诸雄争霸天下,南方诸国没有实力与其争雄,为了保境安民,各国花招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开发了南方的各种产业,其中丝绸之路是重中之重。而泉州和广州是此时最重要的两个港口,泉州市舶司的藩坊就是专门收留那些大食商客。

    自安史之乱后,社会动乱,大食商客东来的航程缩短,马来半岛成了两国商客的换货处。先前廖彦若对这些大食商客频频搜刮,以致他们有迁徙广州之心,让李言前去安抚,好像也没劝住他们,在索要了许多安家费之后,竟然还想跑路,哪有这么美的事?

    “好像到了!”陈岘见过几次大食的商客,却从未与他们打过交道,不过这些人在泉州为自己建造的房屋多是圆顶,比较奇特,一眼就能认出。

    李君搭眼望去,围绕市舶司周边鳞次栉比建造了不少圆顶石屋,门前棕发的孩童见两个身穿官服的人前来,慌忙奔回家里,叽叽喳喳不知道叫嚷着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