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好事成双



    婚房的烛火跳跃,人人脸上挂满了疑惑,他们之中有不少人也是听闻此次捐献的礼金,之后会悉数用来建造招贤馆,才多捐了好几倍的礼金,可听黄绮这么一说,心里不免敲起边鼓来。

    黄滔是在昨夜子时从山上的庐舍奔下来,捐了二十两,虽说是九牛一毛,但他也十分在意,这也是他前来寻找黄绮的原因,同样,此事也能看出王氏三龙是上一个廖彦若,还是真正想要在此地长居。

    如今科举停考数年,加上福建学子朝中无人照应,山中隐士正是渴求明主之时,若是这次的募捐真能落实到位,前来投效之人必会络绎不绝。

    斗转心思间,李君已经想好对策,对眼中尽是诚然的黄绮道:“昨日闻听嫂嫂是第一个捐募之人,我心中甚是感激嫂嫂的轨物范世,至于这些银钱的出入,待招贤馆建成后,会在馆前贴一张所用物品数目价格表,届时勿论是否捐献,都可前去一观,看看自己捐献的银钱究竟去了何方。”

    “确是个妙法!”黄滔不由赞道。

    黄绮闻言,起身对李君躬身施了一礼:“轨物范世不敢当,只是我泉州学士向来在朝中无人照应,科考次次榜上无名,实在让人心寒。”

    说时走向花甲之年的陈峤:“陈老考了十几场,终于中了进士,可黄巢又起乱兵,不得已回道泉州。而我族叔文江先生在龙岩山中的庐舍苦读数十年,如今也是两手空空……”

    族女的一番感慨让黄滔不禁垂首,心中强忍着即将涌出的婆娑泪水,数十年苦读,无甚用场,对于他来说是最大的讥讽,他只能每月下山的时候,与乡邻的孩子互相嬉戏,以解烦忧。

    “时局如此,诸位不必太过在意。”李君的话语轻描淡写,却如刀割一般划过黄滔的心头。

    黄绮也忍不住落泪,如今别说福建男子科考榜上无名,战事摧残之下,她们这些女子读几本书都被人称之为浪费光阴,这几日家中族长一直催促他放下手中书本,尽快给王审邽生个娃娃,好圈住这来之不易的亲事……

    场面一时间被这个话题搞得尴尬不已,李君上前道:“我辈读书人常以报效朝廷,为民请命为己任,往往都是求无所获,或许读书还有另一番理解。”

    黄绮正自叹为何生为女子时,又见李君畅想道:“正所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吾辈虽然在天地之间渺小不堪,但可以借书本所学去畅游天地,去追慕人间芳华,去看看世外天地之广阔。”

    这番畅想或许没有打动黄滔,但黄绮确是听得入心,她之所以与杨月结拜姐妹,就是喜欢她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可以不顾世俗的眼光,随海商在海上乘风破浪。

    “嫂嫂可知道我与审邽兄看中了两处学馆?”

    闻言,黄绮看向听得入神的章仔钧:“听说章家的听云书屋也在征召之内,却不知为何要建两处学馆呢?”

    “一处女子学馆,一处男子学馆!”

    黄绮痴痴然地看向李君,深邃的眸子持疑不定,女子进书院那还是在唐初才有过,后来几乎断绝,李君能顶住世俗的压力吗?或者说他能把众家捐募的银钱花在她们这些人们眼中弱柳扶风的女子身上吗?

    绣眉紧锁的的芍药想起了少年时,自己想要和弟弟一起去私塾听课,被父亲严厉呵斥,后来还是在黄杉真人那里学了九年,才被长安一位贵胄看重,安置她在平康坊为自己引荐人才……

    “李司马说的可是真的?”黄滔在第十二次次落榜后,心灰意冷回到泉州,曾有富贵请他出山教学自家几个儿子,而他觉得自己榜上无名,受之有愧,就推辞了此事,转而去教他那人小鬼大的姑姑杨月,因为这件事,还被族长训斥了好几次。

    捧起那张沉重的红纸,李君铿锵道:“是或不是,全在这张纸上,待上元节过后,自见分晓。”

    一直静静观望的陈峤本想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而黄滔却不是他那边老成持重,上前追问李君道:“李司马如此做,究竟是为何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