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再送一份大礼



    “与其拼个你死我活,让别人坐收渔翁之利,还不如暂忍心头恨意,尽快重新部署二州防御吧。”徐文瀚劝解秦彦道。

    理是这么个理,可到嘴的肉就这么飞了,秦彦还是有些不甘心。然而此时副将杨彬已经派斥候回报:秦宗权大军与时溥大战数天,时溥不敌,连夜撤回宿州,而朱全忠单兵作战,无力支撑也退回了汴州。

    竟被李君一语成谶给说中了,秦彦心中不禁后怕,若是适才真的火并起来,不出两天这蕲州和寿州又是秦宗权嘴里的肥肉了。

    坏事还不止于此,斥候沿路回来时还发现了许德勋的探子,因为当日孙儒败退之际,孙儒也不甘心,让许德勋兵马暂留光州城内,密切注视蕲州动静,以待他日双管齐下,兵进淮南道时,光州能成为他的驻军点。

    这下秦彦也不敢大意了,他连忙邀毕师锋等人回府商议部署二州防御,留下徐文瀚爷孙二人目送李君离开。

    “李言哥哥什么打算呢?”徐文瀚几乎忘了今日中立的李言,不过他此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我也不知道……”李言是真有苦难言,徐文瀚在与他商议之前,怕他转向李君一边,就软禁了他的爹娘,而他三个姐姐已经渡江到了对岸……

    其实,李言心中始终藏着那个仗剑游侠的少年,然而,世事已经不允许他再像年轻时那般随心所欲。

    江上晚霞粼粼波动李君久久未平复的心情,战争改变了物,也改变了人,他终于明白杨慎《西江月》中那句‘总为功名引动’是什么意思了。

    “适才没帮上忙,李兄弟不会介意吧?”耿平最初是想看李君出糗,而后顺势救他一把,希望他欠自己个人情,日后说不定能帮上一二,可到最后,自己袖手旁观,反而欠了李君一个人情。

    李君望着滚滚东逝的江水叹气道:“耿大哥不出手,就是帮了最大的忙了。”

    几日相处下来,耿平觉得李君还算是个明事理之人,想必他能看出自己不帮忙也在情理之中,随即想起了李君使出的那招倒挂回马枪,与朋友十分相似,将此事说与他,不想李君并未作出回复。

    江边流民此刻正在连夜渡江,李君没空与他细说,唤来正在清点人数的王景辉问道:“以现在渡江速度,何时才能离开此地?”

    连日操劳,王景辉已经数天没有休息,此刻面色苍白,眼中血丝密布,不过他还是记得与李君的协议,他望了望人头攒动的江边,心中默默计算,脱口道:“最快三日……”

    “粮食是个大问题啊。”李君也不由脱口道。

    闻言,耿平急忙道:“刘夫人要来的那一百石粮食,和日用物品本就是送给流民的,李兄弟尽管拿去用。”

    “那就多谢了。”李君和王景辉齐声谢道。

    这王景辉倒是李君看错了,本以为他是个宵小之人,没想到真到危难关头,还是一把好手,李君心中思量,随即对他道:“这几日烦劳王兄了,小弟有一份大礼相送,不知王兄可敢收否?”

    没渡江之前,在王景辉心中,李君一直是一个老奸巨猾的形象,可当他得知李君不惜性命与孙儒大战时,终于明白,李君所谓的奸诈,只是为了让这些手无寸铁之人,有个可以安生的地方。

    “可敢收否?”李君见他木讷在一旁,还以为王景辉想起自己坑骗他三千两的事,不敢收呢。

    “李司马尽管言语!”

    王景辉话刚说完,就见李君脸上浮现一丝狡黠:“送你八万流民!”

    “哈?”连耿平也不觉叫出声来。

    刚才回来查验有无损兵折将时,李君才想起了小蝮蛇陈可礼之事,既然陈可礼可以带四万人投奔淮南道,为什么李君就不能送八万流民给出力甚多的王景辉,添一份功劳呢?

    再说王景辉自从升任光州刺使府工吏后,一直勤勤恳恳,确是个做官的好苗子,若是送他八万人,渡江之后,由他带领前去江州或者洪州,想必这么多劳力,二州刺使也会对其多加奖赏。

    而且这么多流民,李君也没粮食养活,最终也是一路遣散,不如顺水推舟,送他一份大礼:“王兄不是说有亲人在江州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