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战前阴霾



    都说秦宗权兵多将广,李君这次终于体会到了。历史中蔡州军在各藩镇的围剿中化为多个分支,秦宗权本人被朱全忠斩杀于独柳之下,他的部将大多投降朱全忠,宣武军也是在这个时候拥有了傲视中原的资本。

    而孙儒领兵攻取淮南时,秦宗权正在被各藩道围剿,秦宗权招孙儒回去救驾,孙儒接连抗命,引起秦宗权不满,孙儒干脆杀了秦宗权的弟弟秦宗衡,独揽大权直取淮南。

    儒在江南道与杨行密、钱镠二人互相逐杀数年,最终孙儒兵败,大部分军力被杨行密和钱镠收缴,二人借北方雄武兵将,分别建立了黑云都和武勇都,这些兵力在二人建立南吴、吴越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至于另外一部分就是马殷带残余部众转战湘南落脚后,建立的南楚。

    如今孙儒大手一挥,就是两万兵力直扑李君而来,以目前形势,李君只带了三千厢军,刘行全带了骁卫都剩余的两千部众,留下的兵力还要在蕲州疏导流民过江,四千兵力阻挡兵强马壮,磨砺多年的两万蔡州军,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暮色四合,蛙声鼓噪,士兵们在闻听孙儒引两万兵马前来,已经心生胆怯,李君召集大军聚拢一处,抬手指着蕲州方向:“我们的家人就在那里准备渡江,如今你我退却一步,家人就多一份危险,大丈夫生于世间,保家卫国不敢空谈,但守护一家老幼确是一个男人该尽的职责。”

    这番话虽说提气,却也改变不了众军对于两万人马的恐惧,李君拉过还算有些许名望的李言,又道:“如今不只你我在这里守卫家人,我们身后还有数十万等待渡江的百姓,本司马这就让李言指挥使前去招募有力之士,有他们前来助力,一定能将孙儒阻挡在此。”

    “誓死守卫家人!”郑晖和周本等亲信在人群中鼓噪道。

    眼下形势人人自知,若是孙儒兵进蕲州,家人难保不说,自己苟活人世,岂不被人耻笑,在几声引动之下,众军也齐声呐喊:“誓死守卫家人!”

    安抚军心后,还是得想办法对付孙儒的两万大军,刘行全建议兵分三军节节抗击,李君没有同意,如果兵分三军,战力锐减不说,而且极容易造成巨大伤亡,对于这些没有经过千锤百炼的士兵来说,一旦伤亡率达到百分之五,极有可能全军溃散。

    “若兵分两路,将孙儒引向寿州和襄州呢?”李言最清楚厢军的战斗力,让他们去抵挡孙儒,最多抵抗两个时辰,就会全军覆没,只能是将其引到别的地方,为蕲州争取时间。

    “此计亦是不可!”李君否决道,如今徐文瀚还在寿州劝导百姓南迁,一旦孙儒兵进寿州,那里几乎以个兵力都没有,也是狼入羊窝的境地。

    依李君的意思是,刘行全绕道孙儒军后,袭扰后续部队,让其首尾不能相顾,李君再借战车之力,暂时阻挡孙儒先行大军,必须将孙儒牢牢牵制在光州。

    “三千厢军恐怕抵挡不了多久吧?”刘行全为李君担忧道。

    这点厢军确实不能抵挡多久,但借助战车之力,应该能等到李言引援兵前来。现在可顾不上那些流民会不会作战,只要他们能来助威,李君就有办法将孙儒控制在光州境内。

    如今李言责任重大,只能马不停蹄赶往江边寻求流民帮助,刘行全则星夜驰骋,绕道赶往孙儒后方,李君对他嘱咐,若是实在不敌,就将后续部队引去襄州,毕竟这边压力太大了。

    月朗星稀,秋风瑟瑟,两千厢军在李君的指令下四处寻找水源,周本疑惑道:“值此千钧之际,不养精蓄锐,寻找水源为何?”

    孙儒引军两万不是小数,只凭战车根本无力阻挡,于是李君想起了历史中,曾有人借助泥泞之地,褪去骑兵锋芒的事迹,而且前几天接连大雨,原本干涸的土地还算湿润,只要水源足够,将林荫前浇灌成泥泞之地应该不在话下。

    或许是天可怜见,后半夜寅时,星月散去,天空滴落下细细小雨,算是为紧张的气氛卸去了一丝焦灼。

    然而李君依旧不满意,让军士借助衣衫,将附近水源尽最大可能全都带回来,到了辰时,天色麻亮的时候,军士回报,附近的小河几乎已经干涸,要是在找水源,就要奔往三里地之外,恐怕水源带回来也没有多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