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章 后遗症



    寺庙最讲究风水。

    如果不是有什么特殊说法,第一选择就是坐北朝南,这个容易做到。

    第二要前有照后有靠。

    所谓前有照,就是前面最好有水。大通寺门前就是清水河,这就是所谓的“照”。

    清水河属于山溪水,特别凉也特别清澈。

    既然是溪水就很不稳定。遇到急雨,水势凶猛咆哮。经常冲刷的结果,就是河道宽阔深陷。这样凉这样急的水里,也养不了什么鱼。

    后有靠当然指的是后面有山。

    后世的显通寺后面也有山,山并不高。更远些的地方,才是海拔过了三千米的北台。

    可现在的大通寺,后面没有别的寺庙,直接山势连绵,和北台接在一起。

    想一想不远处的华山,险峻号称天下第一,才不过是2000米高度,五台山比华山还高上1000米。这样高的海拔温度当然低,难怪五台山又被称为清凉山。

    杨淩就把主意打在这清凉山上。

    杨淩走进深山,看看左右无人,砍了一根竹子,用刀把前端枝杈去掉,削尖了,制成了简易竹矛。

    这样竹矛杀敌当然不行,杀蛤蟆绰绰有余。

    杨淩回头向山下看看,大通寺已经离得好远。确定了无人看到,才顺着一条小溪,开始刺蛤蟆。

    五台山特产一种林蛙,当地人叫它土蛤,健硕异常,一跳两三米远。这样好的弹跳力大腿肯定有肉,杨淩就专挑这种蛤蟆下手。

    再能跳的蛤蟆也躲不过偷袭,没到一个小时,杨淩手里竹枝上就串了一大串。

    杨淩找了个溪水转弯处,用石头搭了一个简易灶膛,找来一些干柴拢了火,切下几十只土蛤健壮大腿串在一起,烤得滋滋冒油,再撒上盐,吃得杨淩满嘴流油,说不出的痛快。

    吃得肚皮滚圆,杨淩舒服地躺了好一会儿,才拆了灶膛,把灰烬洒进溪水。又仔细洗了手脸,觉得全没破绽,才去砍柴。

    杨淩力气比刚到这个世界大了许多。他挥动柴刀,很快砍了一大捆柴,赶在太阳下山前回到庙里。

    王管事万万没想到杨淩看着瘦小,能背这样一大捆柴回来。这捆柴怕不有百多斤,怎么也值二十文钱,都赶上一个壮劳力一天收获了。

    二胖子见了这一大捆柴也咂舌,使了吃奶劲儿,才能勉强晃动这捆柴。他不由得仔细捏了捏杨淩胳膊,看不出多粗壮啊。可是杨淩一直没有他的力气大,怎么突然就涨力气了?

    杨淩喝了王管事赏赐的一碗剩粥。这碗粥他其实真有些喝不下去。刚吃得满嘴流油,白粥怎么能吸引他?

    可他又不能让王管事看出异样,还是表现出感激涕零的样子,勉强喝了下去,羡慕得二胖子直吮手指。

    怪不得王管事每天都要把厨房锁好,敢情不光是怕丢了米面,还留着后手呢。不过这碗粥他可挣不到手,一捆柴实在太重了,不是他力所能及的。

    晚上杨淩躺在自己的单间里,很是满足。

    自己由重伤垂死,到现在活蹦乱跳,还能吃上肉,真不容易啊。

    作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有为青年,居然堕落到吃几只蛤蟆腿都觉得幸福,也真有些可怜。这个时代危机四伏,活着很不易啊。

    不要说自己一出场就差点谢幕,就是回大通寺这一路上,就没少见衣衫褴褛的难民。看来万历治理天下不咋样。

    如今《玄一经》让自己力气大涨,怎生想个法子,学些武艺呢?杨淩在胡思乱想中进入了梦乡。

    半夜里忽然下起雨来,柴棚到处漏雨,滴滴答答的雨水把杨淩浇醒了。

    雨越来越急,棚顶四处漏雨。只有中间有块棚顶大些,能勉强让自己坐着不淋雨。

    杨淩用木头堆了一个高些平台,把被褥铺在上面,坐着打盹。

    乌云密布的夜里看不到星星,可是迷迷蒙蒙中,杨淩觉得一样可以沐浴星辉。不仅如此,原来虚无缥缈的星辉,今天居然宛如实质一般聚在神庭,凉爽厚重。

    难道自学成才的《玄一经》由虚转实了?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