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2/2页





    在东方,安东大都督府辖区内的吉林、黑龙江、乐浪、熊津一带,经济基础比西域更好。特别是东北的三江流域,土地肥沃又地广人稀,特别适合产业化的庄田经营。

    大豆、玉米等适合东北的新作物,也已经从海外引进,长江流域,特别是在湖北和苏松两省,高度发达的棉纺织手工业,这些对东北进行大开发的前提条件,均已备足。

    轰轰烈烈的关东垦殖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那些为安东军垫付了大量军费的商人,当然优先获得了在东北垦荒的特许权力。他们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建立了成千上万的农场,专门用来种植大豆、玉米一类经济作物。

    在资本雄厚以后,这些绅商又投资了安东军在日本的作战,捞取了大笔政治资本。

    以此为基础,关东地区的大农场主们和西北地区的旅蒙商、大票号,共同推动了顺朝国防债券的合法化、正规化。

    由户政府背书的国债终于开始发行,这种有朝廷背书的债券,收益率比过去大商人们为顺军垫付军费以期获得各种特权汇报的模式,高得多,也稳定得多。

    对朝廷来说,国债限制了大商人们靠垫付军费获得政治特权的途径,将他们的影响力暂时限制在了经济领域之内,保护了一部分官僚的利益,也因此备受好评。

    此外,为了监督国债的发行和经营情况,朝廷终于决定了效仿民间票号的形式,在开封、北京、长安、南京、汉城、广州六地,开设了具备远程汇兑、金融保险、国债发行等服务的国营票号钱庄,亦即大顺户政府票号,孝宗朝后改称大顺银行。

    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废两改元以后大顺对白银的需求日渐增加,一方面迫使大顺在世祖朝后期逐步开始在债券的基础上实行发行纸币的办法缓解货币紧缺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大商人们纷纷推动顺军的对外扩张,以求在海外取得金银矿产来弥补国内贵金属货币匮乏的问题。

    某种意义上来说,顺朝在新大陆早期经营青丘殖民地,其实收益极低,和投入付出相比完全不成正比,可以说每年都是巨亏状态。

    但青丘殖民地还是坚持了下来,就是因为本土的大商人们对于新大陆贵金属的强烈需求。

    一开始大家只是因为从西班牙殖民者口中获悉新大陆生产金银矿,后来则是因为在青丘殖民地内发现了金山,引发了席卷大顺全国的青丘州淘金热,终于为这个人口稀少、生产落后的偏远殖民地,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