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2/2页



  其实现在长安已经半成废墟,吴三桂在陕西的统治中心早就转移到了长安附近的富平县。不过在口语上,大家还是将长安和富平混为一谈。

  这些满洲官老爷虽然一心想的是让吴三桂退兵,想拉拢他和多铎合作对付多尔衮。他们的阴谋意图非常明显,满洲人的权谋水平之低下,让吴三桂这个在怀来宴上暗杀了孙传庭的阴谋家感到好笑。

  但他也觉得现在继续在潼关打下去,实在没有什么意义。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平西藩的藩下兵即便获得多铎的全力支援,也没有足够力量突破潼关——何况多铎也是避战之人,根本不愿意出力。

  吴三桂心生退意,他现在唯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多尔衮。多尔衮此前严令他进攻潼关,牵制流贼侧翼,现在夹河决战还没有结束,自己如果擅自撤兵,将来多尔衮取胜以后,怪罪下来,吴三桂又该如何自处?

  他深思熟虑以后终于说:

  “夹河之役还在激战之中,近来北面战报传闻,我朝大兵占据上风,闯孽流贼正在节节败退。此时正是我军奋勇前进、乘胜追击的时候,如果冒然撤退,必使摄政王感到惊异莫名。”

  但吴三桂并没有继续强攻潼关的打算,他感到高一功防备森严,潼关一带的大顺军又是深沟高垒,吴军没有什么可乘之机。便决定退守华阴大营,同样在华阴一线修筑垒塞工事,与顺军相持对峙。

  吴三桂心里打的主意是:

  只要平西藩的军队没有从潼关前线撤军,那么他就依旧起到了牵制大顺军一部分兵力的作用,多尔衮将来是没法怪罪他的。

  吴三桂现在所等待的就是夹河之役的结果,如果多尔衮取得了决战的最后胜利,那么潼关守军的士气一定大受影响,甚至可能主动撤兵。到时候自己再“乘胜追击”,岂非比现在啃高一功的硬骨头轻松得多?

  不过吴三桂对于敌人的严防死守,还是深感无奈:

  “我从不知道天下间还有高一功此人!守城竟然如斯厉害?流贼不可小觑啊。这些听都没有听过的人物,随便提一个出来,战法本领却都要远远胜过从前大明朝的那许多边军名将。”

  吴三桂自然是不知道后世的历史上,正是李过和高一功负责守卫陕北,让跟着阿济格进攻陕北的吴三桂吃了不少亏。

  陕北之战,李过、高一功所部大顺军在战略形势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以寡击众,与敌人进行了长期周旋,还击杀了不少八旗将官。更让人吃惊的是,当李自成败出陕西的时候,被清军重重大兵隔绝在陕北一隅之地的李过、高一功所部,居然又冲出重围,全身而退,从陕北一路转战到湖南一带和大顺军主力汇合。

  沿途几乎没有付出多少伤亡!

  高一功因为他温和的性格,一直被当做类似田见秀的人物。比起临阵决机,似乎都适合镇守后方。

  但从历史上的经验,还有近来高一功防守岳阳、潼关的情况来看,他无疑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将领。特别是在不利形势下,对于有限兵力的运用和把握,手段相当高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