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2/2页



  苗帅,兴安州虽然属于汉中府,但贺将军都已经将汉中府府城移交给西营了,这应该足够给张献忠一个交代了吧。

  兴安州在地势上和郧阳连为一体,又能够遮蔽潼关防线的侧翼,我们留兵于此,就能够将秦岭、商洛山、华山一线完全连成一片,于抵御东虏上大有裨益啊。”

  苗里琛是矿徒出身,有长期在郧阳山区带兵作战,不仅精通坑道爆破,而且也善于依据有力的地形构建土木工事。

  他依靠自己长期以来的记忆,再加上仔细观摩地图,得出了和蔺养成差不多的结论。

  苗里琛这才向贺珍说:

  “……陇西、汉中二地既然已经移交西营,贺将军留驻兴安州,以备万一,那就没有问题。兴安州地界内的水银山、郧阳府西北的十八盘山,再加上商洛山和华山,已经练成一线,足够形成一条坚实不可跨越的防线。”

  贺珍其实对于自己挑唆兵士哗变一事,还心存担忧,看到苗里琛让步后,他终于松了口气,赶紧解释说:

  “晋王殿下据关守河的战略,和金末类似。当年蒙古人就是从汉中走兴安一线,绕开了潼关和黄河,直接杀入河南。

  我们留驻兴安州,也是为了防备满洲人迂回斡腹啊。”

  苗里琛默默点头,但他还是在心中将贺珍挑唆兵变的事情默默记下一笔。只不过苗里琛是个忠厚人,他心想如果战事顺利的话,就没有将这件事情上报监国。

  大顺的西北驻军陆续撤离了他们的防区,但是米剌印认为自己远在洮州,路途遥远,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将部队撤往郧西一带。

  而且米剌印所部精兵,多为青海河西一带的土司兵,无法离开其乡土作战。他和贺珍一样强烈反对撤离的命令,只是米剌印采取了另一种方式。

  他尊奉苗里琛和蔺养成的命令,将自己在陇西招募后驻扎在岷州卫一带的抗清义军,撤往汉中,之后又跟随贺珍撤往兴安州。

  但是米剌印自己则坚持率军留在洮州寨。

  此时因为路途遥远的缘故,苗里琛的军令对米剌印已经产生不了什么强制性作用。他的部下也多是无法被朝廷轻易调动的土司兵,苗里琛再次感到无奈:

  苗里琛更多是担心米剌印孤悬洮州,处在距离大顺实际控制区极其遥远的地方,将会面临被清军四面围攻的危险,因此才希望米剌印撤往大顺腹地。

  但米剌印坚持己见,他作为土司主,宁可死在洮州旧寨,也不会轻易放弃故土。而且米剌印同样相信:大顺军和清军的决战既然已经迫在眉睫,那么以他所知的晋王用兵天赋,摧破清军主力、收复关中的时间,应当已经不远。

  既然如此,又何必放弃洮州?

  当然,米剌印并不是完全不遵守大顺军令的。他还是按照蔺养成达成的盟好条件,将顺军控制的岷州卫和巩昌府一部移交给了西明军李定国所部。

  李定国出玉垒关抵达巩昌府成县以后,望着或向东撤往郧阳、或向西撤往洮州的大顺守军,情不自禁地感叹道:

  “令行禁止,能够将已经到手的地盘说放弃就放弃,李来亨对于部下诸将的约束力,不知道超过了老天王多少倍!”

  李定国尚不知道米剌印和贺珍二镇,由于时势原因,并未接受过李来亨的彻底整编,否则他的惊讶和感叹,还将会远超于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