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2/2页





    果然,皇太极只不过杀了几个主动剃发的明朝官员,现在北京城里虽然还是对清军持有不小的敌意,但比起满洲人刚刚进城的时候,已经减弱了很多。

    皇太极很清楚他手里最大的一枚筹码,就是崇祯所代表的朝廷威信。

    这等枭雄,肯定会把这一枚关键筹码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李建泰深吸一口气,他现在还是明朝的东阁大学士。虽然说清军的重要机密,只有满洲人自己的内院大学士能够看到,但是李建泰身为明朝辅臣,同样可以接触到一些价值较低的文牍。

    依照李建泰的估计,皇太极这一回南下,总动员的兵马约有二十万人之多。一线可以投入的战兵,或许也将在十六七万之谱,发动的辅兵和转运民夫之数,更数倍于此,估摸算上辅兵和转运的民夫,皇太极空国南下,军势足可以实称五十万而毫不过分。

    五十万兵马,真可谓空国出击了。

    皇太极这样短的时间,就能整合好清国和明朝北京朝廷现有的全部资源,整合出这样一支近世百年以来所空前绝后的大军,确实让李建泰升起瞠目结舌于高山巍峨的感觉。

    要知道崇祯皇帝富有天下的时候,甚至不说崇祯皇帝,在万历全盛之天下时,明朝也极难动员起这样庞大的作战能量。

    当然,这也说明着皇太极的志在必得与穷兵黩武。

    满洲人以一区区的辽左幽燕之地,将民力榨取到如此地步,此战只要败北——不,甚至不需要败北,只要皇太极不能够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空前胜利,恐怕清国,还有在清国羽翼之下的北京朝廷,都将要走向土崩瓦解的道路了。

    毕竟现在的北京城里,粮食问题已经愈发严重起来了。

    据李建泰所知,即便是八旗军里的真正满洲人,居然都有不少人得到的粮饷是陈米。

    皇太极的空国出击,背后隐藏的也是一场困兽之斗。

    闯贼西据关河险阻,东断徐淮漕运,势连中原,隔绝南北,已经形成了隋末时李唐取天下的高屋建瓴之势。

    以李建泰度之,或许大顺军真的有可能将在这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大会战中,开创一个新的盛世王朝。

    他小心翼翼地记下许多文牍上的信息,李建泰无论在政事上、在戎事上,好像都一无所长。他是天启皇帝钦点的进士,曾做过国子监祭酒,在士林中威望很高,可是李建泰仔细想想,自己的一生,于国事究竟有何益处?

    李建泰救不了崇祯皇帝,他没有改变老朋友孙传庭被杀的结局,他只能坐视着吴三桂带走明朝最后的军队投靠皇太极,他连死都不敢,只能在皇太极的面前跪倒,做一条曾是士林清流的自己所最看不起的走狗。

    “苦读圣贤书数十年,所为何事?忠君不成,救友不成,不忠不义,甘为夷狄走狗,到底读圣贤书是为了什么?”

    或许自己只有这多年苦读四书五经的记忆力,还可堪一用。

    李建泰默默背下了许多档案上记录的关键信息,决定出宫以后就找一个恰当的时机,把这些内容告知于张家玉……

    明朝养士三百年,北京城里并不是死水一滩,而是暗流涌动。

    明末不求生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明末不求生》,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