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2/2页





    大顺的右武政策,从开国布置来看,已很明显。

    具体文官的方面,大顺设置了天佑殿,由牛金星以平章政事衔领天佑殿大学士。牛金星为左平章,惠世扬则为右平章事,不过总体而言,由于惠世扬年迈无精力理事,牛金星便成为了大顺开国后事实上的独相。

    明朝的六部依旧按照前例,改为六政府,以尚书、侍郎为政府首长;属员改郎中为中郎,主事为从事。六科给事中,则皆改为谏议大夫。

    具体上六政府六谏议的人选

    吏政府尚书便是宋企郊了,吏政府中最重要的部门文谕院则由吏政府侍郎宁绍先负责掌管。宁绍先是陕西韩城人,崇祯九年中进士,曾任山西文水教谕,当然是牛金星眼中“秦党”的一员。

    户政府尚书则是杨王休,他是河间人,之前在明朝担任陕西潼关兵备道。户政府侍郎则为杨建烈,又是一个陕西韩城人,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先后任叶县知县、江西道御史等官职,颇有贤名,崇祯朝时还做过太常少卿和太仆卿通政司通政使。

    礼政府就是巩尚书和姜学一姜侍郎两人负责了,在之外的另外几部,则基本上是由牛金星的门生故旧掌握,他的同年安兴民和老乡徐尚德就直接掌握了刑政府和工政府,兵政府也是由牛金星选拔的河南生员李之纲掌握。

    之前设立的尚契司被正式改为尚玺寺,这是因为契只是大顺官方使用的符券契章这四种印的第三等缘故。所谓尚玺寺,就是明朝原来的尚宝司,掌宝玺、符牌、印章。

    明朝的太常寺、鸿胪寺则改为礼政府下属,因为太常寺管宗庙礼仪,鸿胪寺管朝会仪节,都跟礼政府职能密切相关,因此相近职能机构改制倒不奇怪。

    掌管车马的太仆寺改名为验马寺,翰林院改名为弘文院,御史改名为直指使,通政司改名为知政使,中书科改为书写房,虽然只是换了个名字,不过意义却大不同,突出了未来的重点和方向,预示着某些微妙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还是文谕院,文谕院是由吏政府文选司升格,表明了李自成强化控制文官选拔的决心。

    由于大顺军这时候已经占据了相当广阔的领地,除了湖广和河南以外,整个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一带,全部归于大顺的版图。大顺军占领地区已经包括好几个省分,很有必要广设节度使和经略使了。

    不久,又仿照明朝巡按御史的制度,在各省加派巡按直指使,代表中央司监督之责,如以明临汾知县刘达为陕西巡按直指使,介休知县李若星为山西巡按直指使。其他道、府、州、县设防御使、府尹、州牧、县令等官,与开封时期相同。

    具体是以罗汝才为西北经略使兼陕西节度使,以明朝的绥德州知州周士奇为榆林节度使,以明朝的监军道陈之龙为宁夏节度使,以明朝的关西道周伯达为甘肃节度使,以闯军中营大将西和伯辛思忠为西宁节度使,以明朝河南道监察御史韩文铨为山西节度使,以明朝降官梁启隆为河南节度使,又以李来亨的部将广济伯谷可成为山东节度使。

    明末不求生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明末不求生》,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