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闯军一诸侯(下)-第2/2页





    白鸠鹤和张光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的弹簧片,这次张光又亲手将军器院生产出来的一件弹簧交给李来亨查看。

    李来亨把这支做工已经相当精细的弹簧片捏在手中,反复把玩了数遍,问道:“你们有试着把这个弹簧装到自生火铳上面没有?”

    白鸠鹤把胡须捻起一根,笑道:“用这个弹簧片击发的自生火铳,不管是射击的速度还是发火率,都远在咱们的鸟铳之上。若能把自生火铳推广开来,普及到全军,闯军的实力又将有突飞猛进的增长。”

    “如此说来,最大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量产问题吗?”

    “对,军器院的工匠已能打造出相当精细的弹簧片。可是如果要如节帅所说的那样,把弹簧片拿去制作自生火铳,如此多数量的弹簧,我们还是要花非常长的时间去做。”

    李来亨听到这里,叹了一口气又把弹簧片放回到桌上,他知道要将燧发枪普及起来,看来依旧不是一件短时间内就能做完的事情。

    “我们和黄麻士绅公私合股干买卖,近来拿下襄阳、汉口、武昌,又新开了许多作坊。咱们闯军自己搞出来的扬武蓝配方,这染料的生产我都让湖广士绅们分了一口肥,闯军换装,一年夏冬两身的军衣是多大的买卖?可却不见他们搞作坊、搞买卖,搞出什么新东西来。”

    李来亨很有些郁闷,他虽然用营庄制剥夺了湖广士绅三分之二以上的田产收入。可是只要这些士绅乖乖听话,不再在土地问题上作妖,把剩下的田息收入全部投到闯军公私合营的产业里,现在的收益也是绝对不小的。

    可是这些士绅还真是没有半点出息,说什么资本主义萌芽,李来亨也算给足了他们面子和条件,在襄阳、汉口新办了许多规模不小的工坊。

    可惜完全没有见到这些士绅引进、开发出什么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来。

    终究是一群土里刨食的乡巴佬咯,要等这些田舍翁自然转型成工业家,还不知道要多长时间了。

    “王臣,我去郧阳的这段时间,恳德记有没有将之前说好的那些果实、藤蔓、种子送来襄阳?”

    “哦,这件事萧掌柜特地和我讲,说是新送来的这些果实和种子十分宝贵,要我万万小心保管。听他说,有玉米、有甘薯,哦,还有土豆,土豆这东西确实珍贵,乃燕京特产,其名不下于辽东之松子,蓟北之黄花。”

    “哈,土豆这样值钱的吗?”

    李来亨哑然失笑,他倒不知道土豆早在万历年间已经传入中国,而且还成为了一种被上流社会珍重的宝贵美食。

    徐渭就有五律诗《土豆》一首说:“榛实软不及,菰根旨定雌。吴沙花落子,蜀国叶蹲鸱。配茗人犹未,随羞箸似知。娇颦非不赏,憔悴浣纱时。”

    徐渭一生辗转南北,见闻广博,却为区区土豆作咏,将其视作上等美食,也可说明这个重要的高产作物种植数量极少,于民生而言意义还很小。

    土豆的根茎种块是恳德记经过九江的行商,从北京采买来的。而玉米和甘薯,则是直接从岳阳向广东商人买来的。

    这几种高产作物此时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其中隐藏的巨大能量还没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视来。

    李来亨把这些根茎种子视为了将来万一不测之时,最后的翻盘手段。

    “土豆、甘薯、玉米,都适合在山地种植。即便是云贵这样的蛮荒瘴气之乡,还是夔东这样的绝壁崇山之中,都可以大加种植……”

    陈荩却奇怪道:“湖广地势平坦、水网密布,种植稻麦之利,岂非远胜于这几种东西?”

    李来亨并没有回答陈荩的问题,而是看向夔东大山的方向,眼神似乎穿越了许多年的时光。他心中为即将到来的天倾时刻而战栗,终于回过头去,对众人说道:

    “我将东行,湖广就拜托给诸位了!”

    明末不求生

    ();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明末不求生》,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