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2/2页





    他心知这群官绅心中依旧把他和刘国能视为贼辈,根本不予以真正的信任。李万庆在裕州被郭君镇击败时,依旧知道了闯贼这股精兵,绝非河南寻常土寇可比,即便他与刘国能合力出击,也没有全胜的把握。

    更何况他的部队,已受到郭君镇很大的削弱,胜算就更加渺茫了!

    “对了,老刘的部队全向南进攻闯贼的话,东面的小袁营如何应对?”李万庆想到活跃在临颍附近的袁时中后,又为刘国能的倾巢而出感到万分担心。

    夜不收拿出一封书信,交给李万庆并答道:“这是刘将军托我交给将军的,信中已有刘将军应对小袁营和闯贼的全部部署方略了。”

    “好。”

    李万庆将书信开封,他虽受朝廷招抚,但识字不多,好在军中有一些左良玉调派来的幕僚书记,便让他们将书信内容念给他听。

    “身为王臣,又为大将,竭力守御,虽死如何?闯贼伪行仁义,倡为开城不杀之说;士绅听信流言,竟有献粮避贼之论。兄在叶县,百计支绌,而绅以左兵掠民,不供一饷;弟在舞阳又何如?目下唯用兵野战一途,书信至北舞渡时,兄以移部南下,将趋河口。请弟为我策应南岸,兼且分贼兵势,做犄角之途,若北岸有利,则竟渡合兵,必破贼矣。”

    刘国能投降朝廷后,很用心找来不少文人学习文字,他的文化水平已经比李万庆高出一大截。这封书信虽然用的还是半文半白的口吻,但已有了些文化人的底子。信后还附有刘国能对叶县留守兵力的配置,由于袁时中在东面的异动,他又不得不分配了许多兵力防备,结果野战兵力只剩下二千人左右。

    李万庆初听不解,还是听幕僚又解释一遍后,才明白了刘国能在叶县的处境。原来闯贼到处发牌说,只要县城中的士绅主动献出一些粮食和骡马,那闯军就可以放过县城不攻。

    这就让城内士绅乃至于知县,同刘国能发生了巨大矛盾。知县只想保住县城,完成自己的守土之责,士绅全都担忧自家在城外的田产受到闯军破坏,更加不愿作战。

    刘国能虽然想设法给予李来亨重创,歼贼一部。可他既无士绅、知县的饷银支持,在闯军开始大肆破坏叶县士绅的产业后,这般狗大户的口风更是立即转变,日夜催促要刘国能急速出兵——他们打定主意,若刘国能战胜一切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即便刘国能战败,只要献出骡马粮食,依旧可以保住一县平安。

    李万庆大骂道:“干他娘的,这群掉进钱眼里的人,就不懂什么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吗?若我和老刘兵败,他们竟真以为可以逃过闯贼的夹棍?”

    “我辈为朝廷尽心至此,怎么会落到这种处境!”

    围在李万庆周边一圈的军官们,都靠拢过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终于有一个胆子较大的人站出来,低声问道:“将军,那我们到底该如何行事?”

    李万庆仰起头,看着天空中炫目的太阳好一会儿,直到眼睛被阳光直射的流下眼泪来,才将佩刀归鞘,沉声道:“我和刘国能早已约定不能同日生、但要同日死,贼势猖獗,可即便刀山火海,我也要为老刘赴汤蹈火!”

    “我们出兵!沿河南岸行军,同叶县兵马成掎角之势,策应攻守,绝不让闯贼再进一步!”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明末不求生》,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