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朱高煦的我感觉大法-第2/2页





    综合多方面考虑,最后才能确定具体的长度,这样做唯一的缺点就是:比较耗费时间。

    所以,眼前这门模型火炮的炮身,其实就是个样子货,完全是按照朱高煦的我感觉、我估摸**来的制造的。

    不过,朱高煦看着眼前的模型,觉得和后世看到的样子差不多了,大差不差!

    还好,青铜回炉重造,还是比较容易的。

    接下来的多次试验,朱高煦所耗费的,也就是燃料成本和人力成本罢了,当然还有初期的几千斤铜料!

    至于一门火炮的造价要多少钱,要知道,这时候一斤的铜钱也就150文左右,也就是说一文钱重4克左右。

    而且现在使用的还是洪武通宝,因为朱高煦他老子朱棣,这会还没有铸造永乐通宝呢。

    当然这一时期,朝廷为了推广宝钞的使用,是禁止使用铜钱的,但这只是制度,至于是否严格执行,那就……

    一两银子能够兑换1000文铜钱,也就是说一千两的银子能够兑换4吨的铜钱(铜钱并不是纯铜),因为青铜炮使用的青铜也不是纯铜,在这里我们就姑且认为他们相等吧。

    如果一门火炮,炮身重量达到500公斤的话,单单这炮身的价格,就是价值125两白银。

    这样算的话,整套成本应该不超过150两白银,当然这只是粗略的估算!

    具体的成本,还要等到真正的定型,批量生产之后,才能够具体的算出来。

    但是这个估算的成本价格,让朱高煦瞬间就充满了信心。

    这段时间,朱高煦可是赚取了巨额利润,等到他自己估算出这个价格之后,第一感觉竟然是好便宜啊!

    而且,占大头的还是炮身的青铜材料成本,等到他派往云南的人找到了铜矿,那利润简直不要太大,这一点让他内心大呼:发了!

    “不错,这模样和本王想象中的差不多,不过这实物,大概什么时间能够造出来呢?”朱高煦围着这门模型,转了一圈后问道。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明皇叔》,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