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南线鲜卑大军已经汇合,阙机和弥加二人,看到索力和槐枞王子的损失,并没有他们想象的大,于是便将心思收了起来,好似之前商量投靠哪位王子的话题并没出现。

    索力已经派人将南线首战失利的消息,快马传递给檀石槐所在的北线,但在檀石槐的新命令回复之前,他们依然要坚守南线,所以必须想出如何阻挡汉军继续进攻的办法。

    但在军事会议上,阙机和弥加二人,却都提出避战的意见,这让索力和槐枞王子很是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至于二人为何想要避战,并不是因为支持槐枞或何连的问题,也不是不服檀石槐的命令,而是纯粹为了自身考虑。

    此次出兵大汉,东部鲜卑按照檀石槐大王的命令,召集的都是精锐的带甲控弦勇士。

    而这些带甲控弦的来源,都是自己手中的嫡系部队,而且这种嫡系关系,比大汉将领私兵的嫡系关系都还要近,因为里面还包含家族、血缘、同宗等因素。

    至于为何如此复杂,就不得不说此时鲜卑一族特殊的传统。

    此时鲜卑的社会组成与大汉并不相同,具有同时参杂着游牧民族特征和农桑民族特征的特点。

    其整体组织结构,和农桑民族一样,也是自上至下的金字塔结构,每个阶层分别是由落、邑、部构成的。

    但与农桑民族不同的是,该组织中的每一个单位,都有很强的独立性,生产生活与内部争斗,单独的单位便可自行完成,而只有在对外作战的时候,才会在大首领的征召下,汇聚到一起形成部落联军。

    由于这种强独立性,导致鲜卑未统一之前,草原上的组织能力,是十分低下的。

    在檀石槐统一鲜卑,并建立鲜卑三部之后,这一情况才有所改观。

    所谓鲜卑三部的改革,实际内容非常简单,就是给每个独立单位,指定了一个直属上级领导。

    改革之后的优势是明显的,由于有直接的分管领导,所以檀石槐行政命令的传递效率,和军队集结的效率得到了大大加强。

    但是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严重的两级分化影响,大部落越来越强,小部落逐渐被大部落吞并。

    之所以产生这种影响,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游牧民族传统带来的,暨(ji)部落首领的本部落与新的组织结构间,权利无法完全剥离。

    落的首领被称为小帅,邑的首领被称为大帅或帅,而部的首领则称为大人。

    在没有进行分部改革之前,每个独立单位的首领,只需要考虑自己部落的利益即可,但在三部分管之后,三部的首领大人,就要权衡本部落和其他部落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这就要看首领大人究竟是大公无私,还是自私自利了。

    人性向善本就是理想主义,更别提弱肉强食的大草原了,因此获得了额外权利的新阶级便产生了,其中**、权力交易、徇私等问题,全都爆发了出来,大部落和小部落之间的矛盾,也变得无法调和。

    就算是此项改革发起者,檀石槐本人,也要面临这个问题。

    因为他既是本部落的大人,同时又是鲜卑的大王,面对这种并行且利益对立的矛盾,以他的政治手段怕是无能为力,这种程度的改变,也是檀石槐所能做到的极限。

    有个小细节就很说明问题,当其它部落的首领,想要拍檀石槐马屁的时候,都会称其为大人,表示自己也是檀石槐部落的人,而檀石槐的默许,实际上就表明,他本人都更倾向于自己本部落。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现在这些问题都还没有爆发,而且这种改变,对于最高统治者的檀石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问题不爆发,不代表这个问题就不存在。

    就像现在阙机和弥加二人,都再竭力想要避战,就是为了保存自己实力,保住他们手中的权利。

    如果自己本部遭受损失,也就意味着权利的动荡,而且以草原的人力资源和生产技术,想要补充回来,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鲜卑的大人们,为了如何抵御汉军进攻,还在进行激烈的讨论,而汉军这边,邹靖已经修整完毕,准备开拔了,而他的目标,正是鲜卑军所在的辛集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