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太史慈沭水拒敌



    曹操听说四面埋伏都不能击败黄胜,顿时忧心重重,生怕黄胜追上来,自己二十多万大军都抵挡不住,真要是那样,自己岂不成了第二个袁绍,被天下人取笑。

    曹操越想越不安,问手下众人道:“如今,我军前有赵云骑兵袭扰,后有黄胜大军追击,青州军实在强悍无比,我担心,二十万大军也难抵挡住黄胜。”

    郭嘉道:“主公放心,黄胜也不敢与我军死耗,别忘了他后面还有袁绍,要是黄胜与主公两败具伤,这是袁绍最想看到的局面,黄胜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如今,黄胜只是想多消耗一些我军兵力,让我军再不敢轻易东征。”

    曹操道:“嗯,奉孝之言有理。”

    于是,曹操派出大量斥候,密切留意黄胜大军的动向,并让夏候惇和李通紧随后军,抵挡黄胜主力。

    而黄胜好像并不心急,只是在曹军后面紧紧相随,这样,两军一前一后,曹操不敢轻装行进,黄胜也不催军急行,一直到三公山附近。

    曹操见黄胜紧追不放,又不前来斯杀,心中很是纳闷,又问郭嘉:“黄胜只追不打,奉孝觉得,这是何意?”

    郭嘉也猜不出黄胜的意图,眉头紧锁,道:“黄胜此举,确是令人费解。”

    曹操道:“我军毕竟数倍于青州军,黄胜想必也没有把握打败我军。”这是曹操心中最想要的事实,但是,也只是猜想而已。

    这时,一卫兵进来报告道:“主公,郑国急报!”

    曹操心中一惊,郑国会有什么事发生?忙道:“快传。”

    一斥候兵急急地催步进来,道:“主公,昨日,黄胜麾下大将张郃,已攻下襄贲城!”

    这一消息,无异于平地惊雷,稍为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黄胜此举的用意,就是要夺取整个东海郡,而黄胜若是占了东海,下坯与广陵直接就在其兵锋之下。

    曹操一拍案几,怒道:“黄胜欺人太甚,我要在此跟他决一死战。”

    郭嘉心知曹操说的是气话,也不相劝。

    曹操也清楚,正面对阵也没有胜算,自己的士兵装备不起青州军的武器铠甲,后勤支付不起青州军那样的日常开销,更让曹操羡慕妒忌的是,黄胜手下大将个个都是能力出众。

    冷静了下来,曹操迅速理清了当前局势,对众人道:“眼下,我军有两个方案,一,是与黄胜一战而决胜负,二,从三公山渡河绕道回下坯,诸位意见如何?”

    众将都没有出声,当前形势,一旦失利,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没有人负得起这个责任。

    曹操虽然这样问,郭嘉知道其心中已做好了退军的准备,就顺着曹操的意思,道:“与黄胜决战,胜负还难以预料,胜,则可以挽救整个局面,败,则我军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依我看,还是退兵下坯,再走彭城,才是上策。”

    曹操环视了一下众将,道:“好吧!就依奉孝之策。”

    于是,曹操令于禁分兵把守三公山各处险要,自领大军向南渡河。

    曹操大军到达沭水河,开始搭建浮桥,修造船筏,浮桥搭了一半,河对面出现一支军队,一阵弩箭乱射过来,桥上的曹军惨叫声不断,少数跑得快的捡回条命,其他人死的死伤的伤。

    曹操听说河对面出现青州军,心中又是吃惊莫名,来到河边,见到对面一队青州军,挂着太史二字的旗号,堵在河对岸。

    郭嘉道:“太史慈在此出现,说明黄胜早料到我军在此渡河。”

    曹操脸色阴沉,道:“传令,让士兵以大盾掩护,尽快搭桥。”

    于是,曹军一些士兵顶着大盾,掩护着又开始搭桥。

    见此情况,太史慈亲自带着五十名精锐弩手,射杀曹军,曹军的大盾只要露出一丝裂缝,后面的士兵就传来一声惨叫,曹军的弓箭不及神臂弩的射程,无法向河对岸反击,太史慈的弓箭射程也不是一般箭手能比的。

    曹操又令士兵持盾乘木筏到前面掩护,总算挡住了青州军的索命之箭。

    太史慈又带三百人到河边向曹军投掷标枪,曹军岁不及防,标枪巨大的冲击力和穿透力令曹军盾阵迅速瓦解,后面的曹军又露在了弩箭的杀伤之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