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您别乱动,我给您剥个橘子



  随着海三川的指引,陈晨在地下基地内转了一圈。

  不过令他失望的是,这四个月以来,地下基地的建设完成度只有百分之三十,等到建成至少还需要半年。

  不过想了想陈晨就明白这种速度已经很快了,地底金字塔实验室采用的是模块化建造,通过拼插式钢结构,用大量一次性冲压钢板搭建起来的。

  冲压钢板的材质是钨钢合金,一种最为坚硬的特种钢材,具有极强的硬度和韧性,极高的抗氧化性、耐腐蚀和耐高温性。

  就好像是搭建乐高积木,整座实验室都是靠着模块搭建起来的。

  其实这种新型的建筑方式早在全世界范围出现了萌芽,最早在20年的时候,中洲区便运用过模块化建筑的方式,只花费短短2天,便让一座上百米高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

  因为整个的盖楼过程就像是在搭积木,全世界甚至称其为“改写了建筑学历史”的建筑。

  之所以将这座实验室也设计成如此,主要还是为了限制实验室内将来可能会出现的某些意外,例如“异形”等破坏力极强的生物意外逃离实验室,造成不可挽回的【收容失效】情况。

  这种结构的实验室优点在于强度和韧度足够,抗震性比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要强出数十倍,就算地表被核弹犁了一遍,也能保证七百米深的地下实验室毫发无伤。

  当然,这种实验室的造价也是昂贵无比。

  金字塔实验室底面积约一万平米,由边长00米的正方形底面构成,高度则达到了六十米,内部共有九层,每往上一层面积会减少三分之一,直至蔓延到洞窟的顶层,就像一座巨大的顶梁柱,支撑着整个洞穴。

  陈晨在考虑,等到地底设施完善后,有必要用混凝土填充整个地下洞窟,这样一来才是真的万无一失。

  只是这样就有些浪费地底那广阔的空间了。

  在地底参观了几个小时后,陈晨终于返回了地面,返回了研究中心。

  回到研究中心的第一件事,便是去见了见王曦教授。

  此时,王曦教授刚做完今天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疼得龇牙咧嘴,见到陈晨回来,反倒有些自豪的笑了笑,“回来了?”

  “回来了。”陈晨看着明显比之前精神一大截的老教授,点头道,“听说他们已经开始给您做神经干细胞移植了?”

  “是啊,不然我死了那么多脑细胞,不补一补以后怎么搞学问?”王曦教授掀开被子,就像坐起身。

  “您别乱动,我给您剥个橘子。”

  陈晨上前扶着王曦教授坐了起来,叮嘱道,“对了,他们是怎么给您做神经干细胞移植的?”

  “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射移植,外加静脉注射移植……”

  王曦教授无奈的摆了摆手,示意陈晨坐下,“听说本来想给我脑室穿刺的,可是怕我年纪大,就改脊椎注射了。”

  陈晨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替王曦教授剥着橘子,“的确,腰椎穿刺移植可以让干细胞顺着脑脊液循环进入大脑,创伤小,算是最适合您的移植方式了,只是需要通过血脑屏障,干细胞的损失较大……”

  可是,王曦教授却似乎想到了什么,他拿出放在床头的一叠资料,神色怪异的看着陈晨,“小陈,我问你一句话,你可要老实回答我。”

  “您是对诱导神经干细胞的效果有疑问?”陈晨不等王曦教授询问,便立即知道对方想要问什么了。

  “你知道就好。”

  王曦教授闻言严肃道,“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创始人山中伸弥那小子我太了解了,虽然他的iPS技术在十年前就得到了诺贝尔奖,可是到了我们这种境界谁不知道iPS技术的缺陷?它诱导出的神经干细胞可不会出现我现在的这种效果。”

  说着,王曦教授翻开资料,“而且,当初我第一次翻看资料的时候就感觉有些不对劲,这份资料的其它部分我都能看懂,可是到了诱导神经干细胞技术这里我就看不懂了,你可别当我老糊涂啊。”

  陈晨闻言这才点了点头,没有丝毫意外,如果这么长时间还发现不了问题,那他也不是王曦教授了。

  “的确是瞒不过您,其实给您使用的不是iPS技术诱导出的神经干细胞,而是通过您的克隆胚胎提取出的神经干细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