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考古往事-第2/3页





    一旁的老者忽然补充道:“武先生,宋师傅的话不无道理,且不说他父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其实在史学界的确有过这种论调。

    曾经有一段时间,学者们都认为大典原本并没能留到清代,自从朱棣修成大典之后,后来的很多臣子都对这部书颇有微词,毕竟两万多卷的泛滥之辞,的确显得不够严谨。

    尤其是在明神宗时期,太史令李维桢多次上谏废黜此书,还提出此书‘冗滥可厌,殊不足观’的严厉批评。”

    “没错,迫于当时环境,国子监祭酒陆可教曾命人偷偷做下副本,但很快被其他谏臣发现并阻止,当时留下的也就只有两三千卷副本。而这部分很有可能就是流传到清代的初始副本,后来人不知详情,就将其当作原本。”宋哲点了点头说道。

    “那依你之见,两万多册原本去哪儿了?”武大生依旧不服气问道。

    “根据史料,万历年间大典原本还算保留齐全,而明神宗朱翊钧极其喜爱此书,但在他晚年,大臣们都纷纷表示要废黜大典,出于对自己时日无多的考虑,他当然十分惧怕自己驾崩之后臣子们会立刻将大典销毁,所以这结果嘛!就很明显了。”宋哲说完,眼中闪过一丝自信,而一旁的老者也赶紧点头表示赞成。

    “对,这样一来就说得通了,既然大臣们都嫌弃大典滥俗,神宗极有可能暗中将其作为陪葬,而宫中留下的就是当年陆可教抄写的副本,这样一来两全其美,也不会有臣子非议。”

    老者说着,忽然两眼放光:“你是说,原本都留存在明定陵!”

    “哈哈哈,简直可笑,稍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定陵是国家牵头进行科学发掘的,要是里面有东西,早就公诸世界了。”武大生狂笑几声,眼中尽是嘲弄。

    “别丢人现眼了,你那点浅薄的考古学知识,根本不知道当年那些往事。”宋哲鄙夷地瞥了一眼武大生,便不再多言。

    而一旁的老者这时候又不住点头称道:“后生可畏啊,没想到你对定陵那件事还有所了解,不愧是考古世家。

    武先生有所不知,建国初期的考古工作受政治影响太大了,再加上技术条件限制,很多无以恢复的损失就是在那时候造成的。”

    被自己的老员工这么一反呛,武大生简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而在场所有人听得事情真有蹊跷,都竖起耳朵仔细听闻。

    宋哲叹了口气,缓缓说道:“这些事的确是父亲告诉我的,当时的文化界主张大力采掘古代遗迹和帝王陵墓,就在1956年初,文化界代表郭沫若和时任北京市长吴晗就遣人发掘朱棣的明长陵,只不过事情被技术界强烈反对,毕竟长陵发掘难度太大,而后来工作计划就改为发掘定陵。”

    “的确,只可惜老朽当时未能参与,不然还有可能阻止那场惨重损失。据说采掘工作不到半个月,陵墓里就发现数不胜数的文物。

    当时勘探队急功冒进,也不顾具体情况就武力掘坑,导致湿度过大的含氧空气大量涌入,一些金属和陶瓷类文物还勉强得到保留,但对于纸张古籍、绸缎纺织物这类古物,几乎是损毁殆尽。”老者一边说着,眼中居然出现一丝泪光。

    “据说当时为了抢救文物,队里不少人都冒着窒息危险冲进第一现场,因此也牺牲了好几个科研骨干。这件事传到上面也很快得到批复,说是立刻终止发掘,留待技术进步之后再作打算。

    但这也就给盗墓者留下了可乘之机。不过可悲的是,等到考古界有技术进行重新发掘的时候,定陵早就在随后的阶级斗争中被彻底捣毁了。”宋哲接着老者的话说道。

    老者此时也慢慢理清思路,惊叹道:“怪不得刚刚你要问叶老板那么多问题,原来真是联想到那件事,如果猜的没错,这部大典正本是当年事件中趁乱被盗之物!”

    “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当时虽然开掘失败,但对现场的保护还是十分重视的,一旦有可疑人员出现就会被直接拘留。

    不过事情也有特例,那就是世代居住于此的本地村民,军警对于他们的防备疏忽了,所以也才有了后来的抢盗事件。”宋哲摇着头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