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百万主母(3)



    周围邻居看完热闹,心里还在嘀咕赵大善人实在太慷慨了,眼也不眨就赏人三两银子,刘家置办那一桌酒席,还不够半两呢。

    他们艳羡着刘家的好运,心里想着什么时候赵大善人如果去他们家,他们也要使出浑身解数把人哄高兴,说不定赵大善人一高兴,给他们的赏钱比给刘家的多得多呢。

    待院子里的邻居走完,刘父关上院门,高兴的见牙不见眼:“我的好女儿,你真是有本事,动动嘴皮子就让人免了咱们全部的利息本钱,还凭空得来这么多银子。

    你放心,爹不会忘记你的功劳,这十两银子就给你置办一份丰厚的嫁妆。到时候婆家准把你供起来。”

    刘父虽然贪财怕事,对女儿还是有点做爹的责任的。

    接着笑眯眯地对十三岁的儿子说:“庆儿,这银子爹给你留着娶媳妇用,咱们先盖一座青砖大瓦房,再买它十多亩地。

    唉,不如这样,闺女的十两银子也给我,咱们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地,到时候咱们刘家也能舒舒服服当个地主。等到闺女出嫁的时候,陪送你三亩土地,比什么钱财都管用。”

    刘娥的弟弟和娘都满脸笑意的点头,刘父对这些钱财的处置,可以说很得他们的心。

    有了钱不买地还能干什么呢?

    不买地干别的事,那就是不务正业。

    刘娥却说:“爹,盖房子的事不急,买地的事也不急。依我之见,这些钱最好把弟弟送进学堂的,他才十三岁,年纪也不大,小孩子读书脑子最灵光了。

    刚才我随便说一番话,就能得这么多银子,等弟弟识了字,以后能赚更多的钱。”

    刘母心里没底:“读要费好多钱,万一庆儿没读出个名头,这几十两银子又花了个干净,这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这还不如买成地,以后每年田地的出息也能用来读书。没必要这么急。”

    刘父点点头:“咱们细心经营,十年后就能再买十亩地,等二十年后就能买一百亩地。等到有了孙子,咱们家就成了地主。多好的事。”

    刘娥不赞同:“爹,您往深处想想,万一小弟考中了秀才,就能在县里开馆收徒,每年收的束修银子也有三十两。开馆受徒的时候还能继续往上

    --0---0---小--说---00xs.co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考,万一咱家祖坟冒青烟,小弟考中了举人,以后就能当官了。

    您就是官老爷的爹,那时候赵大善人算什么。等小弟当了官,赵大善人还要来给您老请安呢。到那时候咱们家又有土地,就不是一百亩二百亩,而是十顷二十顷啊。

    这几十两银子是白得的,最应该做的事就是改换门庭。农耕人家总想成耕读世家,耕读世家还想变成书香门第。至于赵大善人,在读书人眼中不过是个商人罢了。”

    刘父被刘娥所说的美好前景所吸引,双拳紧握神情激动,仿佛看到了以后儿子高头大马戴红花游街的场景。

    又仿佛看到了赵大善人跪在他脚下谄媚的请安的场景。

    一旁的刘家小弟刘庆被刘娥说的压力很大。就算他不读书,他也知道读书难的很。要不怎么还有人胡子头发花白了还考不上举人呢。

    他觉得这钱与其给他读书,还不如买成地。

    他冷不防来一句:“那万一我考不中呢,连秀才都考不中该怎么办。”

    刘母点头:“是啊,庆儿是聪明,可这聪明跟读书没关系,读书人的聪明咱们都想不到,人家那么聪明都考不上秀才,庆儿这小聪明才哪儿跟哪儿?”

    刘娥安慰:“庆儿,你不要有压力,如果你真考不上,也只能说咱们家没有读书的命,这银子本就是白得的,让你读书也不心疼。

    就算咱们家这一代没有读书的命,谁能知道下一代下下一代就没有呢?庆儿读了书,就能给孩子打好基础。以后爹您孙子入学,肯定是头名。爹您总有一日能享上孩子的福。”

    又说:“庆儿识了字,就算考不上秀才,也能在县里铺子找个账房工作,以后说不定能当上掌柜。城里多好啊,庆儿,你是愿意一辈子种地,还是愿意做掌柜的,每天泡一壶茶高高兴兴领月俸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