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九鼎山 11 叩门期-第2/3页





    常修又有种动手打人的冲动了,不过想到藏在包里的蒙面方巾。

    忍了。

    二品学堂在二楼,授业先生和学子相对都要少上一些。

    因负责一品授业的先生多是九鼎村的老工匠而非本门弟子,所以二品的先生们在身份方面有着本能的优越感,平时自然也很少走动。听说出了个问题童子,让一众传道授业的先生吃瘪,都嗤笑不已。

    结果无名来了之后都笑不出来了。情形比一品学堂时的尴尬也好不到哪去。

    先生们在学子面前还能为了维护尊严而故作淡定,顾左右而言他。可无名那些刁钻的问题在课后却是引得一阵的鸡飞狗跳。

    有人提出效仿一品的授业先生,联名把这个可恶的问题童子踢到三品去。结果被几名老成持重的元老给驳了回去。真要是那么干了,他们的老脸还往哪搁呀?

    所幸临近大考,先生们只能祈祷无名顺顺利利的升到三品去。至于剩下的日子……咬紧牙挺挺就过去了。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于是学堂之上常能看到这样一幕:

    学子们神采奕奕的听讲,先生则时常顶着一对黑眼圈讲的没精打彩。还有些负责一品授业的先生混在学子堆里津津有味的忆苦思甜。

    藏经阁

    一向肃穆古板的老者面露欣慰之色,见无名还回了《学子鉴》。和蔼的问道“看得懂?”

    无名点点头,又摇摇头道“能看懂一部份,请教了几位先生才勉强读下来”

    老者笑着点头,道“好,好,好。既然连这本都读懂了,那你以后再来借书的意义也就不大了。更进一步的经藏就要去问道楼借阅了。只是那里只对本门弟子开放,以你道童的身份,怕是不行。”

    一旁的副手流露出讶异之色。

    他给这位做副手也有几年了,知道老执事从来都是一副古板生硬的面孔。极少当面夸赞过谁,也难得见他对谁和颜悦色。这次一口气连说三个“好”出来,得是多欣赏这个孩子呀?

    不曾想老执事又对他吩咐道“去,把那本《本源经》取来”

    副手没有多问,神情有些恍惚。进到里屋,从书柜的最里面翻出一本比起其它典籍相对粗糙的经书,双手递给了老者。

    老者轻抚书面,眼神柔和。片刻后才对无名道“这本便送你吧,不必还了。记住学府门楼上的字:‘学以致用’。不要埋没了你的天资啊。”

    无名小心的接过厚达半尺的线装书,见兽皮封面上没有多余的文字,只有朴实无华的‘本源经’三个大字,笔锋内敛。大有藏锋于鞘的韵味。翻看一眼,内容一页页竟都是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

    不用看内容,仅仅文字笔锋中这股透纸而出的气势,便能感觉出不是凡品。

    双手将书抱在胸前,深深的向老者鞠了一躬“谢老先生的赠书之情,学生受教了。”

    老者眼中闪过一丝不舍,随即释然。

    像是一下子耗去了太多的力气,疲惫的挥了挥手道“书送你了,怎么用还要看你自己。人是活的,东西也是活的,别把它学死了。去吧,以后得闲了。就来老头子这坐坐。”

    无名先后向老者和那名副手行礼后缓步离去。

    副手等无名走远,才忍不住到“这是您毕生的心血呀!连摆在问道楼的都只是拓本。就随手送给一个孩子了?”

    老者没去看他,而是直直地注视着门外的老槡树。语气平谈道“这经书呀,写出来不就是给人读的吗?藏着掖着才是它最大的悲哀呢。难得遇上个合眼缘的娃娃,就算他现在是读不懂,也总有一天会派上些用场吧?”

    &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

    nbsp;抵流峰顶

    无名随手把一锭金子扔到墙角,没再去理会。

    常修那小子真是越来越俗气了。起先还能抢来些精美刀具、玉器、小把件什么的,最近几次干脆都是金锭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