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低端人口



    “阿哲,你能行吗?”

    坐在奔驰车中,姜洋关切地问。

    这段时间以来,范哲都在忙碌着调查梅晓芙当年考古重大事故的事。

    虽然基本都是打打电话而已。

    但也挺操劳的。

    因为那次事件似乎有些神秘。

    相关文件都处于保密封锁状态。

    范哲也是四处找关系,才勉强查出一点点线索。

    “挺好的啊,你看我这几天不挺精神的吗?”

    范哲昂首挺胸地说。

    确实,这段时间以来,范哲看起来神采奕奕、容光焕发,简直不像86岁的老人。

    但姜洋心里清楚,范哲这一方面是回光返照。

    另一方面,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能跟抚养自己长大的养父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自然快乐无比,也激发了他身体的巨大潜力。

    “还是要多注意点,别累着了。”

    “嗯,知道了。”

    姜洋拿起资料看了看。

    “这位陈建国是59年生人,当年在梅晓芙手下……”

    姜洋点点头。

    “当年,我有幸见过他一两面,那时他还是个小伙子。”

    姜洋翻看着资料:“一直未婚?”

    “是啊,我感觉他有点暗恋晓芙。”

    姜洋忍不住叹口气。

    “晓芙似乎只是把他当做晚辈看待了,一直很器重他。狮子山这次重大考古也带上了他。”

    “从考古现场回来后他就疯掉了是吧?”

    “是啊,资料写得也不是很详细……”

    姜洋和范哲在车上谈论这种事情时一般都不用避讳开车的大刘。

    大刘是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搞不清这种事,好奇心也没那么强。

    再说,大刘外表粗鲁,但为人处事很守规矩。

    也基本把范哲当做家人看待。

    姜洋和范哲对他也就不用避讳了。

    陈建国住在北城。

    关于城市居民的格局,江北市有个口头禅:南贫北贱,东富西贵。

    西部沿海,解放前,乃至古代都是商埠云集之地。

    解放后更成了政府机构所在地。

    东部交通发达,也一直是达官贵人居住之地。

    南部因为是山区,二三十年以前,一直到解放前一直都是贫困地区。

    直到最近一二十年才渐渐发展起来。

    唯独北贱的帽子没能摘下来。

    北城地势低洼,到处都是烂泥塘。

    自古以来就是城市边缘人口居住之地。

    姜洋1000年前来到江北时,就是这种格局。

    解放后有关方面也曾想改变北城的面貌,无奈积重难返,开发困难。

    改开后,北城的面貌稍有改观。

    起码臭水沟少了,马路也四通八达了。

    只是棚户区、违建房还是大量存在。

    有一界领导觉得北城有碍观瞻,影响江北市整体的城市风貌。

    一度喊出了口号,要清理城市里的低端产业、低端人口。

    如果有折叠的本领,他们恨不能把北城折叠到背面,让大家都看不到。

    可清理半天也没能清理干净。

    领导一走,低端人口、低端产业又卷土重来。

    前两年,席卷全国的棚改运动中,北城总算清理了一部分棚户区。

    但只清理到四分之一时,又被叫停了。

    “停!就在这里吧。”

    范哲摆摆手。

    此时,车子刚从主路上下来,在有些破碎的小路上纵深开了没多久,再往前就有些泥泞了。

    可车轮子总比鞋底子抗造啊。

    “前面路不好走。”

    大刘停下车子提醒说。

    “没事儿,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哈哈!”

    “好吧。”

    “对了,你车子也别在这里停着,就在周围转转。等我给你打电话时你再过来。”

    “嗯,知道了。”

    姜洋明白范哲的意思。

    大刘开的这辆奔驰是迈巴赫S型。

    在欧美市场起步价是100万欧元左右。

    折合成人民币也得800多万,进口到国内就得1200万左右了。

    别说在这北城了,就是在东城西城都不太常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