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长安风起-第2/3页





    李世民扫了房玄龄一眼,道:“罢了,有秦琼在。”

    “恕臣直言,秦将军身子不适,山中凉寒。”李靖忧心忡忡。

    李世民也没说话,他何尝不知秦叔宝此去十分凶险。可军令如山,君无戏言。再者,秦叔宝的脾气,他是无可奈何。

    “对于秦将军,也只能听天由命。”李世民叹息,对李靖挥挥手,说,“罢了,此事与你无关,你起来吧。”

    李靖拜谢之后,站起身来,说:“陛下,臣以为秦将军与杨氏阿芝是怕人多眼杂,而且他们一直认为长安城里细作颇多。因此,才铤而走险。”

    “我不怪他们就是。”李世民向李靖保证。

    他当日下达这命令时,从没想过可能完成。而是想试一试杨氏阿芝到底有多少斤两,并且引出一些细作。可如今,就看杨氏阿芝起手就很漂亮,他不禁有点期待。

    “臣替杨敏芝与秦将军多谢陛下。”李靖拜谢,尔后又提出建议,认为应该派遣顶级死士潜入夏州境内,观察敌情,伺机而动,目标是击杀梁师都。

    “这是必要的。梁师都若是败了,突厥就不敢轻易猖獗,蜀王就更安全一些了。”李世民点头同意,尔后让李靖着手安排。

    李靖听闻,一颗心算是落了,看了看一旁的房玄龄似乎心事重重,便连忙告退。

    李靖一走,李世民瞧了瞧房玄龄,道:“房爱卿向来很少单独来见朕,这一脸沉重,心事重重,不知道所为何事?”

    房玄龄从房家到宫中这一段路程,他一直都很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如今,他算是豁出去了。房家本来就不算什么大家族,他亲族较少。只有俩儿子,房遗爱不成器,房遗直并不热衷于功名利禄,只喜著书立传,但是对史学颇感兴趣。这样一瞧,房府真是后继无人之感。

    今日,长孙无忌的一番话,让他更看清了房府的形势,也看清楚将来自己的命运。房府是不可阻挡地要走向衰落的。

    那么,即便自己不做这个相国,那也不能让旁人那么逍遥,肆意地破坏好不容易有的和平与繁荣。

    一切胆敢破坏和平与国家繁荣者,罪不可赦。

    房玄龄想到这一点,只觉得浑身正气充盈。

    “陛下,臣今日前来,有几件事想说。”房玄龄一脸严肃。

    李世民忽然觉得这位谨小慎微的谋臣,今日异常严肃,而且说话似乎比过去坚定了许多。从前的房玄龄即便是说出极好的谋略,也因其谦虚谨慎的性格,说得不太确定。

    “请讲。”李世民示意。

    “陛下,第一件事,昨日臣与陛下一并出城之事,今日有人来府邸询问臣。”房玄龄破釜沉舟,算是豁出去了。

    房家没前途又怎么样?你长孙家一定有前途?这天下是李家的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这皇帝姓李,不姓长孙呢。”

    “谁?”李世民没想到是这样的事,一股怒火陡然升起,连带语气也很不好。

    “国舅长孙无忌。”房玄龄径直回答,神情坚定,眼神没有一丝一毫的躲闪。

    李世民陡然蹙眉,心里很不舒服。长孙无忌是他从小一起长大的挚友,是与他一样,想要建立一个盛世和平国度理想的人。他当他是兄弟,也当他是另一个自己。而且,长孙无忌一直很懂分寸,做事谨慎,注意礼数。

    因此,他虽然知晓长孙一族以及长孙无忌的外祖父一族高氏有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他也容忍了。对于蜀王的打压,他也理解长孙无忌。毕竟,蜀王李恪是旧贵族想要玩弄权术的希望,对太子地位有所威胁。他曾设身处地地为长孙无忌想:倘若是自己,也会偏向于自己的外甥,毕竟是人。

    这一次,出使突厥也好,迷途山探路刺杀梁师都也好。他没有与长孙无忌商议,一则是心腹暗卫元宝调查的细作里,有些与长孙氏有关;二则不管出使突厥还是迷途山探路都涉及李恪,作为父亲他当然不会让孩子的敌人参与其中。

    “他说了什么?”尽管李世民不想去听真相,但他还是问了。

    房玄龄立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完了之后,又补充一句,“恕臣直言,国舅早些年就派人紧紧盯着皇子们,一丝一毫的错误,立马就差人上奏。另外,他还暗中向各个皇子府上派所为谋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