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所谓前车之鉴-第2/4页





    当然,这女子仅仅有那些是不够的。这女子还有一样王氏旁的女子没有的,那便是在该狠戾的时候,绝不留情。据说七岁,就亲自拉弓引箭射杀贼人于中庭。因为这小姑姑是这样的存在,杨王氏的父母虽去了,家里掌权的也不是亲奶奶,但她却丝毫没有被欺负。

    小姑姑可以说给予了她最好的庇护。杨王氏也算不识愁滋味,娇娇俏俏成长着。

    小姑姑虽厉害,但毕竟是姑娘家,到一定的年龄就得谈婚论嫁。因为她是王氏的佼佼者,夫婿选择方面关乎整个家族的命运前途。而当时,王氏又正衰落,王世充割据厉害,大有逐鹿天下的势头。

    王氏一门想要巴结王世充,有意让小姑姑做王世充的填房。小姑姑是心高气傲的女子,对于家族的龌龊勾当自然不肯允诺,且她预言王世充之流担不起家国天下,必然败亡。

    这一次,小姑姑与家族掌权者发生激烈冲突,高傲的女子独自骑马于乱世中出走。也正是这一次出走,这女子有了初次的心念转动。她于乱世中偶遇当时正在外征战的杨氏大公子杨恭仁。

    其时,杨恭仁一袭戎装,虽已不是少年人模样,但百年望族的弘农杨氏浸润下养出的大公子,自有其百年望族的风度与气质。集儒雅与英姿于一身。又一袭戎装刚击退一股贼人。两人于阳春三月的山野相见,便真真是天雷地火的涌动。

    小姑姑一眼看中杨恭仁,不曾告知身份。只说是行走江湖的女子,也曾是官宦之家,只因世道乱了,家里破败,她只得四海为家。

    杨恭仁倒是不曾避讳自己的身份,径直坦诚相告。他虽在行军,到底只是执行朝廷派发的任务。这会儿。任务已结束,需要击杀的贼人已伏诛,战报早就快马加鞭送往长安。

    于是。杨恭仁倒是闲了下来,也并不急行军回长安,只是放慢脚步,游玩似的陪着这英气勃发、巾帼不让须眉的少女。

    两人一路上畅谈。历史、地理、天文、历法、诗歌。甚至天下大势。

    杨恭仁一向谨慎。如今与她一起,却也无所顾忌。

    这一次,两人一路往长安,相处了近半月。终于,她在长安城外与杨恭仁分别,说是去拜访自己地好友,柴家大郎君。临行前,递给杨恭仁一封信。叮嘱他等她走后再拆开。

    这封信很简短,勇敢而智慧的女子吐露真相。说自己乃王氏嫡女往安平,云英未嫁待字闺中。

    短短几句话,杨恭仁看了又看,牙咬得紧紧的。他这一生,一直都在家族的安排下生活,包括娶妻纳妾,都是自家母亲一手操办。妻与妾说不上多喜欢,但母亲物色的人选自是举手投足都是规规矩矩之人,拿捏得了分寸,看的了形势,绝对不会给杨家捅娄子,亦绝对不会有损杨氏以及他的前途。

    之后,自己的孩子出生,虽说不上儒雅或者勇武,但到底平庸得不添乱。杨恭仁认为这或者就是一种福分,虽然他也会为自己没有有出息的孩子而感到失望。

    他曾以为自己这一生,就该是这样的。

    但他遇见了王安平,遇见这个让他一眼就念念不忘,与之谈吐,便为之着魔的女子。

    如今,妻已病逝三年,母亲亦在物色续弦人选。本来应该把侧室崔氏扶正,但母亲认为崔氏出身低了一些,配不得杨氏未来的当家主母。

    母亲是厉害的女子,在父亲死后,独自掌权弘农杨氏,她的眼光向来不会错。

    可是,杨恭仁遇见了王安平。这一次,他想要自己做一回主。

    他生平第一次觉得原来世间真有女子可让人疯癫。但他也哭笑不得,内心叹息:安平,安平,你为何来自王氏。

    是的,王氏正是江承紫亲祖母的娘家。当年,杨恭仁的母亲只是侧室,而江承紫的亲祖母王氏才是正室。王氏后到却成为正室,压着杨萧氏一头,杨萧氏对江承紫的亲祖母恨之入骨,连带痛恨当时风头正劲的王氏一族。

    杨恭仁作为杨萧氏的亲儿子,自然知晓自己母亲恨极了王氏一族。如今,自己却爱上王氏一族的女儿家,这条路是何其艰险啊。即便自己侥幸赢得一筹,娶得她归来,自己的母亲可又容得下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