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夷陵之战(58)



        孙恒败的如此之快,让在场的人都有些吃惊。

        江东军这几年,除了在荆州偷袭关羽这一战,其他时间,一直在攻打合肥。

        江东军水战天下第一,在长江上来去自由,但在陆战上,却是明显的短板,是孙权的一块心病。

        孙权屡屡出兵合肥,主要是与刘备遥相呼应,攻城略地是次要的,而实战练兵,也是孙权的目的之一。

        孙权要想在淮南站住脚跟,北进中原,一支陆战强军,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每次孙权出征合肥,看似阵容强大,但军卒大部分是新兵,战力并不强悍。

        孙恒一直跟在孙权身边,参加了几次合肥大战,他带领的军队,经过几次大战的洗礼,已经成为一支陆战劲旅。

        可以说,孙恒的成长有目共睹,是孙权实战练兵的主要成果之一。

        孙恒陆战的本事,也得到了江东众将的认可,孙权任命他为低于刘备的统帅,并不是任人唯亲,也没有人提出质疑。

        孙恒性格坚毅,不是那种容易冲动的人,他的速败,只能说明刘备军太过强大。

        在场的文臣武将,虽然在水战中有几分自信,但在陆战中,谁也不认为自己能强过孙恒。

        满堂的武将,虽然并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但也不想成为败军之将。

        因此,并没有人主动站出来出言献策,以免惹火烧身,一时陷入了沉默。

        在这重要时刻,老臣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张昭献计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江东人才鼎盛,虽有多人物故,但尚有十余名经验丰富的老将,可堪重用,何虑于刘备?”

        孙权一见群臣束手,自己也没有了主意,听了张昭之言,才定下心来,连忙追问道:

        “子布先生认为,何人可以为将?”

        张昭其实也没有什么好主意,他及时站出来说话,主要是稳定人心,一见孙权问计,只得勉强回答道:

        “主公可命韩当为正将,周泰为副将,潘璋为先锋,骆统为合后,甘宁为救应,起兵十万,也不用急于求战,守住险要之处,暂缓刘备进军,再商讨破敌之策。”

        孙权手下并不缺兵少将,缺的是压得住阵的统帅型人才,就按照张昭的建议,即命韩当、周泰领诸将快速整军,开往前线。

        此时,收到调令的甘宁刚好患痢疾,但他一向好强,勉强带病从征。

        ……

        ……

        刘备见关兴、张苞屡立大功,心中高兴。

        觉得这次东征,能够让两个侄儿通过战场历练成长起来,以后就是儿子刘禅的得力臂助,这就是一桩大收获。

        好消息接二连三传来,吴班遣人来报捷:他和张南、冯习劫营成功,击败孙恒,连夜追杀到夷陵城,现在已经把夷陵城围困住,随时可以强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