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三顾茅庐 4



    刘备知道自己三弟的性子,他也就是发泄一下内心的不满,是真心想替自己承担恶名,就对张飞说道:

    “三弟不要胡说,我们前面两次的礼节都全部做到了,就此半途而废,有点可惜了!不但可能错过大贤,而且还会坏了爱惜贤才的名声,以后哪里还有贤才前来投奔?”

    张飞如此说话,其实也是一分好意,要知道,刘备兴师动众,三番五次前往隆中卧龙岗访贤,如果到头来访到的是一个庸才或者骗子,那也是大丢面子的事情。

    在有心人的传播下,甚至很快就会沦为笑柄。

    现在可不是太平盛世,是主择臣;当今天下大乱,反而是臣择主。

    有才华的人,特别重视主公的选择,因为一旦择主不好,主公败亡以后要想另投他人,就有不忠之嫌,名声就不好听了,成就终究大打折扣。

    桃园三兄弟虽然偶有争论,但还是有规矩的,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但最后定夺的还是老大刘备。

    刘备也不多说,只是一挥手,当先飞身上马,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而去。

    不想功亏一篑,刘备一路上更加仔细,不敢扰民,离草庐半里之外,刘备便带头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迎面匆匆而来。

    刘备连忙上前施礼,问询道:“令兄卧龙先生在庄否?”

    诸葛均还了刘备一礼,对关张二两视而不见,匆匆回答道:

    “家兄昨晚方归,将军今日可与他相见。”言罢,飘然自去。

    刘备一听孔明在家,高兴地对关张二人说道:“今番侥幸得见卧龙先生矣!”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张飞也不知道哪根筋错了,先入为主,对素未谋面的诸葛兄弟的成见颇深,有点鸡蛋里挑骨头的味道,他指着匆匆而去的诸葛均道:

    “此人好生无礼!客人马上就进门了,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刘备看了远去的诸葛均一眼,温声对张飞说:“看他行色匆匆,彼各有事,岂可相强,翼德不要挑刺了!”张飞默然。

    三人来到庄前,还是刘备亲自叩门,还是那个童子开门出问。

    小童年纪虽小,记忆不差,知道他们几人来过,刘备还未通报姓名,他却报卧龙先生在草堂上昼寝未醒,反问刘备道:

    “将军,要我替您现在就去叫醒主人吗?”

    刘备好不容易可以见到孔明,正欲表现自己的诚意,连忙阻止小童,带着关张进了院子,在阶下等候。

    三人等候半晌,未见卧龙醒转,张飞觉得这孔明做得太过分了,就给关羽使了一个眼色,开始了平素惯常的演戏。

    张飞假装怒气勃发,高声对关羽说道:

    “二哥,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兄弟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既然是演戏,关羽自然不会真的放任张飞到屋后放火,死死抱住住张飞的手臂,百般劝阻,这才把张飞拉住。

    刘备一见张飞作色,虽然被关羽劝住,他也知道,这是二人故意在惊醒孔明,怕他们在此,孔明反而不好意思起来,就命二人出庄外等候。

    小童见张飞发火,他一个十几岁的小孩,自然感到害怕,也怕主人责备,就要前去唤醒卧龙先生,被刘备止住。

    其实,诸葛亮高卧不起,本来也是考验刘备的一道程序,原本只想让他等一盏茶的功夫,考验他的耐心,然后就起床洗漱。

    谁知道,诸葛亮这几天和朋友踏雪品酒,身体还真有些疲劳,不知不觉真的睡着了,这才让刘备兄弟等了半晌。

    张飞那个大嗓门,第一句话就把诸葛亮吵醒了,但他却不好马上起来,怕让大家都尴尬,只能继续装睡!

    孔明正在思索,如何不着痕迹醒来,避免大家尴尬。

    好在刘备善解人意,及时把关张二人赶到门外去了。

    刘备又立了一盏茶的时间,孔明才睁开双眼,假装醒转过来。

    他躺着伸了一个懒腰,并吟诗一首: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