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四章 明言-第2/4页





    “这个——”

    杨振一听沉迅说的这番话,就知道自己一直在考虑的事情,果然还是开始了。

    好在他已经成功将此事,拖延到崇祯十四年的年底才开始策划,比原时空整整晚了一年。

    与此相应的是,他利用这一年的时间也做了不少的准备,现在已经不再担心此事了。

    不过,即便他已经有了准备,此时闻得此言,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意料之中”的意思来,而是表现出了满脸的疑惑、意外和抗拒。

    沉迅一看到杨振这个表现,担心杨振出言拒绝,根本不给杨振说话的机会,立刻就又补充说道:

    “在下知道,都督曾向天子建言,攘外必先安内。对此建言,在下以前也深为认同,当时东虏强而流贼弱,东虏不能一时骤平,而流贼却有此机会。

    “杨阁部生前,亦曾秉持攘外必先安内之策略,当时在下已任职兵部,有幸参与擘画,是以深知其意,质言之,攘外必先安内取的乃是先易后难之策。

    “然而时过境迁,时移势变,而今,都督已崛起于金海之地,屡败东虏之大军,大捷无数,洪都师与锦义伯集结重兵于辽西坚城,屯义州,夺广宁,兵锋锐利!

    “两相对比之下,虏势已弱,而我势已强,都督与洪都师、锦义伯东西对进之下,十数万精锐之军泰山压顶,东虏必无幸存之道理,届时——”

    “沉大人——”

    杨振见沉迅越说越康慨,越说越激昂,连忙出声打断了他。

    因为杨振发现,沉迅所说的情况跟自己所了解的原时空情况有所不同,好像与清虏决战于辽沉的事情,变成了自己跟辽西兵马的事情,这可不行。

    不管朝廷调集来的九边兵马对自己有没有大用,他们都应该在决战之际调到关外前线去。

    一来,只有在西线集结了足够多的大明军队,才能在西线牵制足够多的清虏兵马,这样一来,自己才好从东线和南线取得大的突破。

    二来,调集九边兵马的过程将是一个花费大量时间的过程,至少还能给自己赢得几个月甚至是半年的部署和准备时间。

    所以,他一听味道不太对,立刻就打断了沉迅,然后对他说道:

    “关外虏势已弱,这话没错,自从今年初清虏从镇江堡撤兵以来,未在辽西、复州、镇江堡等地发动新的攻势,即是明证,所以沉大人你的判断没有错。

    “然而,与关内流贼相比,关外虏势虽被削弱,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单以金海、宁锦两路兵马之力,试图毕其功于一役,平灭东虏,恐怕依然力有未逮啊!”

    “那么,都督的意思是?”

    被杨振打断了康慨陈词,沉迅心中有些不快,耐着性子听完了杨振的说辞,他脸色沉了下来。

    当然,沉迅也听出来了,对于朝廷用兵于辽沉,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平灭东虏的想法,杨振虽然态度消极,但并不是坚决反对。

    所以,尽管他听出杨振话里话外充满了畏难与推脱之意,但是并没有因此马上翻脸,而是深呼吸了一口气,稳住了情绪。

    “我的意思是,朝廷与清虏决战于辽沉,虽然是迟早的事情,但是决战辽沉,事关重大,我们一着不慎,恐前功尽弃,满盘皆输,还是要从长计议为好。”

    沉迅原本已经蓄势再发,准备以朝廷大义甚至是君臣大义来责成杨振接受朝廷意欲决战辽沉的想法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