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零零章 议和-第2/4页





    当然,柳生宗矩的话音一落,板仓重宗就再次神情悲愤地对着他的主上,也即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叫了一声。

    “十年之后?”

    就在板仓重宗悲愤的呼叫声中,德川家光看都没看板仓重宗一眼,只是看着须发皆白的柳生宗矩,轻轻反问了一句话。

    然而德川家光的这个反问,却再也清晰不过地表明了他此时此刻的真实态度。

    显而易见,德川家光认可了柳生宗矩的大部分说法,只是觉得十年之期有些太久罢了。

    “即使十年之后,上样也不过四十七岁,正是春秋鼎盛时期,君子报仇,正当其时。而到彼时,若上样造船造炮功成,当年丰臣氏跨海西征未竟之业,也将在上样手中完成。”

    “是啊,上样,那些为了功业能屈能伸,能忍能让的人,才是最强大之人。若是当年韩信不能忍胯下之辱,又怎有后来不世之功业!”

    “是啊,上样,大丈夫重在能屈能伸能刚能柔,眼下形势,荷人与明人联军船坚炮利,非我所能匹敌,上样唯有忍得一时之辱,才能成就千秋大计!”

    ……

    柳生宗矩劝慰德川家光的话说完了以后,御殿大广间内的形势,其实就已经明白无误了。

    因为德川家光如果没有言和之心,他就不会对柳生宗矩假以辞色。

    而且,德川家光如果没有言和之心,像柳生宗矩这样善于见风使舵的老狐狸不倒翁,也必定不会轻易表明态度。

    所以,柳生宗矩的话一说完,其他的幕府重臣们,也开始跟着附和了起来。

    事实上,德川家能有今日这样的地位,靠的就是在其弱势时能够做到足够的隐忍。

    要知道德川家光的祖父德川家康,就是“战国第一忍者”。

    面对强者,他就伏低做小,面对弱者,他就毫不留情。

    最终不仅成功熬死了丰臣秀吉,而且还将丰臣氏的孤儿寡母斩尽杀绝,终于成为了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德川家康的发家史,自然影响着他的后人。

    “既然如此,那就议一议讲和的条件吧!荷人与明人提出的条件之中,哪些我们可以接受,哪些我们不能接受,要好好议一议。因为就算是议和,我们也要有我们的条件,不能都是他们说了算!”

    “哈依!”

    德川家光终于亮明了态度之后,江户内城本丸御殿大广间内的幕府大老重臣们,几乎异口同声地俯首领了命令。

    紧接着,德川家光就将议和的事情交给了老臣酒井忠胜、柳生宗矩以及同样在场的松平尹豆守信纲领头,而他自己则满脸沮丧地起身离去了。

    与此相应的是,那个一心求战、想要洗刷自身耻辱的京都所司代板仓重宗无法忍受,在这样的情况下讲和,当日上午出了江户内城本丸,就在本丸城门外剖腹自杀了。

    不过板仓重宗的死,没起任何作用,幕府将军德川家光议和之心已经定了,而幕府大老重臣们,也没有人再出头进谏或者阻止议和。

    在他们看来,太上天皇与今上天皇都在明荷联军的手里,而且今上天皇已经同意了明荷联军的和平条件,太上天皇也在上面用了后水尾院的印鉴。

    只要他们谈下来的和平条件,比今上天皇和太上天皇所答应的那些条款多少好上一些,内内外外也就能交代过去了。

    而且只要明荷联军一撤军,幕府现在答应的条款,今后要不要执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