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三章 静观-第2/3页



前来镇江堡的朝人义军信使,有的是请求柳林这个兵马节度使前去主持大局,有的干脆就是请求杨振这个大明征东将军直接派兵进驻。

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

柳林早就想明白了。

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就是汉阳城的李朝君臣,被当年的丙子胡乱吓破了胆,在目前的情况下,根本不敢公然反清,只敢骑墙观望。

这样一来,柳林可就不能不好好考虑一下自己将来的下场了。

当初同在镇江堡内的义州府尹黄一皓等人纷纷选择回到各自的任所举旗聚兵抗虏反清的时候,柳林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但是,惜命的他,知道自己树大招风,知道在没有绝对胜算的情况下,自己一旦离开了镇江堡,那就是凶多吉少。

不光是清虏大军将来饶不了他,而且汉阳城里的李氏小朝廷,也很有可能将他拿了,然后交给清虏,请罪邀功。

面对这种骑虎难下进退两难的局面,宦海浮沉多年的柳林,当然知道自己应当作何选择。

虽然杨振对他没有什么信心,可是在他自己的心里面,他柳林接下来唯有紧紧抱住了杨振这个粗大腿,他才可能有一线生机。

所以,眼下他虽然知道清虏一定是分兵东进,去打黄一皓他们搞事情的义州府城去了,并且也知道只要清虏主力去了,那么黄一皓他们搞事情的义州府城就一定是凶多吉少。

可是即便知道情况是这样,他也只能先顾全自己再说其他了。

“当然,卑职也完全同意仇副将、张副将、李副将以及安都指他们的担忧,清虏一向阴险狡诈,擅长围点打援,眼下江东义、定、安、平诸城外,很有可能皆是陷阱。

“而且,我镇江堡城守军,屡经大战,同时急需休整。所以,在鸭江以东的战局没有明朗之前,卑职也赞成都督以镇江堡城为重,暂时按兵不动!”

柳林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杨振当然一时也捉摸不透。

不过柳林的这一番表态,却是解了杨振心中的一个结,让杨振感到非常高兴,当下终于喜形于色,哈哈一笑,大声说道:

“很好,柳兵使果然见识不凡!那既然我们各位,已经达成了共识,那么诸位且随我在镇江堡城,静观形势变化吧。

“呵呵,正所谓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眼下局面,正该是清虏打清虏的,我们打我们的,总之,我们绝不能被清虏牵着鼻子走。

“所以接下来,管它清虏是想诱我分兵出城,调虎离山,还是想换个地方继续搞围点打援,只要我们的主力人马好好守住了镇江堡,我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都督英明!”

面对杨振最后做出的按兵不动的决断,包括安应昌、柳林在内的所有人,一起向着杨振,躬身领命。

当然,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达成了一致,决定在镇江堡城按兵不动的时候,距离镇江堡并不太远的朝人义州府城,已经沦为了人间地狱。

因为早在昨天半夜刚过亥时的时候,离开镇江堡外围掉头北上的清虏大军马甲兵与重炮队伍,就已经一举打破了朝人的义州府城。

而且,如果不是因为耿仲明、孔有德二人指挥的重炮队伍行动比较迟缓抵达战场较晚的话,清虏大军破城的时间恐怕还得要提前一些。

黄一皓举兵反清的这个义州府城,虽然是朝人北方二道下面除了平壤府之外最大的城池了,可是在丙子胡乱,李朝臣服于清虏之后,与清虏九连城只有一江之隔的义州府城,其城防设施,随即受到了各种严苛的限制。

府城原有的外城墙被拆毁,且不准修建瓮城。

城墙的高度不准过一丈,上面不准有炮台,也不准安置火炮。

包括守卫城池的兵马,也只能有朝人一个指挥,也即五百人的号牌军,等等。

虽然黄一皓以及崔孝一他们从镇江堡陆续潜回义州府城之后,公开举兵反清,早已经不再遵守以前清虏给他们设定各种限制了,但是被毁掉的外城,被拆除的城墙,一时之间是很难恢复起来的。

他们征募了附近的大批朝人青壮,在清虏大军围困以及攻打镇江堡期间,紧急加高了城墙,可是在大冬天新修的城墙,根本扛不住清虏重炮的轰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