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五章 断言-第2/3页



  当然是有大把人才在的,即使眼下其开国诸王中的代善已死,多铎已死,豪格已死,阿巴泰已死,但是,黄台吉手下毕竟还有多尔衮、阿济格、济尔哈朗这样的大人物在,其人才阵容依然不容小觑。

  如果黄台吉仍能放手任用这些人,像在历史上所做的那样,叫他们统领大军各当一面,那么他也就不用动不动就自己御驾亲征了。

  可惜的是,自打去岁中风卧床不起以后,黄台吉的心态,就发生了一些他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的十分微妙的变化。

  他的猜疑之心更强了,已经不能放心任用多尔衮阿济格这样的人物了。

  而这次镇江堡出事之后,他也无法再完全信任和重用济尔哈朗了。

  面对大帐中王公贝勒大臣们整齐划一的叩首称颂,黄台吉感到一阵疲惫无力与厌恶,摆摆手说道:

  “罢了,罢了,都起来吧。我大军围城,本应速战速决,但是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眼下朕亲率数万大军,携四十二门天佑助威大将军重炮来此,夺回镇江堡城应是意料中的事情。镇江堡至关重要,用重炮夷为平地暴殄天物未免可惜。

  “若能屈人之兵而全此城,则是上上之策也!朕意,采用当年围困大凌河城之策,迫其出战,或者内生变乱而取之,何如?”

  “这——”

  黄台吉最后问出的问题,使得在场的王公贝勒大臣们登时一阵错愕。

  在场许多王公贝勒贝子大臣,皆以为黄台吉挟雷霆之怒御驾亲征而来,对攻入镇江堡的明军必定是含愤出手,鸡犬不留,没想到事到临头,居然要先礼而后兵,如此温良恭俭让。

  所以,一时错愕的王公贝勒贝子大臣们忍不住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了起来。

  “皇上,当年皇上兵围大凌河城,一边围城,一边打援,终使城中粮草耗尽,城中守军举城而降。奴才等,当时也在军前效命,皇上用兵高明之处,奴才等岂能不知?”

  众人窃窃私语之时,跪在前面的济尔哈朗,突然忍不住张口对黄台吉说道:“可是,皇上,此一时彼一时也。”

  济尔哈朗这套先扬后抑的说辞,一下子就将整个大帐内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自己的身上。

  “彼时,大凌河城内守兵粮草匮乏,粮道断绝,我大军则粮草充裕,后方无忧,且彼时正值初夏,我大军屯兵扎营于野外,也无冻伤露宿之忧虑。

  “然则今时今日,镇江堡城内,却有朝人运入的十万石粮草,且鸭绿江水道畅通,城内守军粮道未断,一时并无粮草之忧。

  “反观我大清兵马,凛冬已至却宿营旷野,虽有精锐披甲数万,但是全军粮草却只够半月之用。论兵法,此等情况下,正该速战速决,实不宜采取当年兵围大凌河城之策!”

  济尔哈朗虽然稀里糊涂地丢了镇江堡城,但是他的脑瓜子并非不好使。

  而且他是被奴儿哈赤养大的,与黄台吉自幼相善,关系一直不错。

  虽然黄台吉刚刚当众斥责了他,但他在黄台吉面前的地位还是比较特殊的,也是在场的王公贝勒大臣中比较敢说话的一个。

  他一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就认为夺回镇江堡城的事情,实在是宜速不宜缓,当下便目视黄台吉,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好,很好,郑郡王,你能想到这一层,倒是无愧于你一向用兵谨慎的名头。不过,若你只是想到了这一层,那也说明你眼界尚不够开阔,目光上不够远大。”

  黄台吉听了济尔哈朗的反对意见,不仅没有不高兴,反倒难得地露出了一些笑意。

  只是他中风后有点面相有点诡异,虽然这半年多来已经有所好转,可是其半边脸面部僵硬的情况依然如故,此时笑起来显得更加诡异。

  “呵呵,用兵作战,打的是兵马韬略,打的也是粮草军需。这一点,你的顾虑没错。若是没有足够的粮草,即有十倍于敌的兵马,又何谈什么十则围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