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九章 异议-第2/3页



  代善的话说完,黄台吉面色不快,看着代善,阴沉着脸,默默不语,仿佛是在琢磨代善此番话背后的意图,而大殿上的气氛也一下子凝重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黄台吉终于叹了口气说道:“礼亲王之意,朕岂能不知?何人不想安享富贵太平?然则朕观今日之形势,我满洲已有进无退。进,则一战而永享太平,退,则不出数年疆土不保。

  “眼下正当南朝疲弱之极的时候,若不速速图之,待南朝喘过气来,我满洲岂不又危矣?若为子孙计,我辈再辛苦数年,即可永享富贵太平了。”

  面对礼亲王代善,黄台吉十分难得地使用了半是商量半是劝说的语气,而且说到最后,他又话题一转,提高了语调,对身边的几个侍从大臣说道:

  “传朕的旨意,即日起,追封已故扬武大将军多罗贝勒岳托,为多罗克勤郡王,其子孙可世袭罔替!”

  礼亲王代善方才听了黄台吉的话,正在琢磨着怎么继续劝说黄台吉慎重,可是他还没有开口,就又听见黄台吉追封了他已经去世的长子岳托,而且还是世袭罔替的郡王之爵。

  这一下子把刚想好的许多话堵在了肚子里。

  代善只得从座位上慢慢站了起来,走到大殿中间,朝着黄台吉缓缓跪地,替已经死了的长子岳托,以及活着的岳托的儿子们,也就是他代善的孙子们,谢恩。

  之前代善说的那些话,当然是话里有话,满清八旗权贵之中亲自南征北战的人物不少,但是奴儿哈赤以后,真正死在战场上的大人物却不多,而岳托恰是其中一个。

  崇祯十一年冬,岳托受命为扬武大将军,率军攻入明朝境内,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数十城,更打到了山东,攻克了济南。

  然而,就是在攻克了济南以后,对满清来说功劳卓著的岳托却一病不起,很快就死在了济南城里。

  出征的时候还是个活蹦乱跳的活人,回到盛京的却是一具冰冷的棺木和棺木之中腐烂的尸体。

  这个状况,令代善体会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滋味,简直是痛彻肺腑。

  因为岳托生母即代善的原配早逝的原因,代善与长子岳托的关系,原本并不和睦,可是父子之间有再多的龃龉,岳托毕竟是代善原配嫡生的长子。

  这层关系,可比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亲近多了。

  而且代善年纪越大,就越是顾念亲情,之前与长子岳托的不合,其实更多的可能是一种有意为之的表面现象,是一种明哲保身的自保之策。

  否则的话,岳托怎么可能在奴儿哈赤时代就当上了镶红旗的旗主呢?

  然而,岳托这个人可能命不是太好,封了和硕成亲王不久,就遇上了三贝勒莽古尔泰谋反大案被揭发的事情。

  他因为娶了莽古尔泰的亲外甥女,即莽古尔泰姐姐莽古济的女儿为妻,所以受到了莽古尔泰谋反案的牵连,他的和硕成亲王爵位很快被剥夺了。

  如果不是黄台吉念他以前拥立有功,可能当时就被一并弄死了。

  到了崇祯十一年秋,黄台吉才又给了岳托一个立功的机会,封他为扬武大将军,让他与睿亲王多尔衮一同统率大军征伐明朝,结果呢,他却死在了关里。

  到他死了以后,他的棺木被满鞑子的大军运回了盛京,黄台吉本想追封他一个王爵,表彰他以往的功劳,可是这个时候,却又有人出首,告他生前有谋逆之心,而且各种人证物证俱在。

  于是,黄台吉追封他的事情,就搁置下来了,虽然没有再追究的谋逆之罪,但也没有追赠表彰他的生前功勋。

  对此,代善一直心怀不满。

  他自己的长子岳托年前才死在了征伐明朝的途中,死了以后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任何封赏,而且还被告以谋反,险些连累他的那些孙子们差点被剥夺宗室出身,这让他如何忍得了这口气呢?

  不管此前他与自己的长子岳托之间关系如何,岳托死了以后,留下的那一大堆儿子,可都是他代善的亲孙子啊,他不心疼谁心疼?

  这一回,黄台吉又要动员八旗出征,代善当然要借着这个机会半公半私地表示一下自己的意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